第73章
十二月初二日,定州城。
李凌冰在榻上养了两个多月,终于拆去缠绕的纱布,可以跳着下床走动。这个时候才显现出丹橘的好——她的一双铁臂可以随时把李凌冰端起来,送到任何一个她想去的地方。
午后,李凌冰在院子里喝茶赏雪。
丹橘撑伞站在李凌冰身后。她的一双眼睛牢牢盯着石案上一盘鲜红挂霜的柿饼,连咽了好几次口水。她忘了罩住李凌冰的身子,伞面一个劲往旁边倾倒。雪珠子在李凌冰的狐毛大氅上积起来,晶莹剔透。
李凌冰身子一哆嗦,叹了口气,“丹橘,你想吃什么,自己拿吧。”
“谢谢夫人。”丹橘立刻丢了伞,抓起一个柿饼,蹲在地上吃起来,她总是习惯仰望李凌冰,笑道,“从小到大我最爱吃柿饼。可惜家里穷,只能在大年夜吃上半个。就算有时候家里来亲戚,带了几个来,也得紧着弟弟吃,我只能舔一舔糖霜。”
李凌冰歪头,“怎么没听你提过,你还有个弟弟?也是在攻城那一夜——没了?”
丹橘摇摇头,“弟弟命好,十一岁的时候得了场风寒,在睡梦中死了。他要是还活着,得挨好几年的饿,最后被压在碗口粗的房梁底下,该多疼啊!”她说这话时眸子明显一暗,却仍是挂着笑容,她三口就把柿饼吃了,在那嘬手指头嘬得根根响。
李凌冰望着那双饿狼一般的眼睛,把柿饼盘子推到她眼前,“都归你了。”她一边看丹橘吃柿饼,一边道,“我也有个弟弟,胖墩墩的,也是个命好的。”
丹橘嚼着柿饼,一时没接话,最后,吞吞吐吐问:“他也死了?”
李凌冰愣了一下,摇头,笑道:“不是那种命好,是真正金尊玉贵那种好。我母亲也偏爱他。如果我和弟弟同时吃鱼,我要清蒸的,他要红烧的,那今日端上来的必是红烧鱼。”
丹橘问:“这倒是稀奇。我还以为,你们有钱人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既然两个人要吃不同的鱼,不该同时做两种鱼吗?”
“这只是一种比方。你能想到做两种鱼,本身就意味着你把两个人置于同一种珍视的地位,所以你会去平衡那种不平衡,想要两全,而不是……”
“择其一。”看着丹橘迷茫的眼神,李凌冰把后面的话咽下去,笑眯眯盯着她。
丹橘说:“夫人,我听不懂你的话。你再给我打个简单点的比方吧。”
李凌冰想了想,道:“就好比你爹和你娘吵架,你想帮着你爹,又怕气着你娘,你想帮着你娘,又怕气着你爹,你要是两边都哄着,这叫‘两全’,你要是帮着任何一个,这叫偏心眼。懂了吗?”
丹橘眨眨眼睛,“懂了,好像又没懂。这和吃鱼有什么关系?”
李凌冰轻叹气,“算了,愿你这辈子都不会遇上这样需要你抉择的时候。还剩一个呐,你吃吧,不够,再去厨房要。”
丹橘闻言,却噘嘴,“我这辈子的确不会有这样的时候了,我爹和我娘都死了。夫人,你心真好,我也不想你有这样为难的时候。”
“丹橘,我不是这个意思——”李凌冰摇头,心想,算了,越描越黑,她平白无故说这些干什么?生生揭人旧伤疤!
丹橘却又把话接了回去:“夫人,虽然我爹娘死了,但他们以前也吵架,我也曾为应该帮谁而为难。要是你,你爹娘吵架,你会帮谁?”
李凌冰道:“论上策,应该让吵架的两个人自己解决,这才是真正的两全。听凭自己的心去作决定,是下下之策。因为人有情,是人就会有所偏爱,即使自己没有察觉,也会下意识去帮偏爱的那个人。若是忍不住选择去帮一个人,另一个必然误会。遵循世俗之理——换句话说,谁有理,就帮谁,是第二聪明之人的做法。”
丹橘哭丧着脸,“还是没听明白。”
李凌冰说:“这世间最难能可贵便是——不明白,不知道,没见过。你别想了,弄明白了有你苦头吃,还是乖乖吃柿饼吧!”
丹橘嚼完最后一块柿饼,瘫坐在地上,满足地抱着肚子,“太好吃啦。这世上最好吃的就是柿饼了。我娘说,皇后娘娘也爱吃柿饼!”
太后口味清淡,一生不喜甜食。
李凌冰暗自笑,用手支着头,看着一脸餍足的丹橘,感慨严止厌真是给她找了个有趣的人。她现在一点都不想念小霜了。
主仆两人坐在小院中,雪落下来,把两个人堆成雪里的娃娃。
一个侍女跑过来,禀告:“夫人,君侯回来了。”
李凌冰一下子忘了自己的脚还伤着,蹦起来,才跑了一步,就摔到雪里。她从雪里拔出身子,厚厚的雪中有她一张脸,她朝丹橘伸出手。丹橘已经被她训练出师,立刻扑过来,扛起李凌冰就跑。
侍女看着两人绝尘而去的背影——都惊呆了。
丹橘跨过门槛,放下肩膀上那尊菩萨,一边喘气,一边朝李凌冰拼命点头,她上气不接下气,只管用手指头尖尖戳屋子里面。
李凌冰一蹦一跳走进去。
严克正好听到脚步声,转过身来。
二人目光交错。
“止厌——”李凌冰刚喊了一句,就看见李淮,揉一揉眼睛,再眨眨眼,用手指戳着李淮,“你——你怎么在这?”
“姐姐!”李淮扑跪过来,撞进李凌冰的怀里,一声“姐姐”之后,他突然收了声,以极微弱的嗓音道,“你得救我。我们得单独谈谈。”
严克走过来,抚去李凌冰肩膀上的雪花片,递给她一个温柔的笑,却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