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番外(1 / 2)

177番外

江州城的建设,以及运河挖掘开凿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从泰安六年夏,到泰安七年秋,单是江州城的地基挖掘,都足足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按照陈庚年的规划,新江城在挖掘地基的同时,也预留了给排水、污水、以及电路、电线、天然气输送管道等等便利城市的基础设施。

整个江州城,更是以精妙到不可思议的中轴对称格局建设。

此后两百多年间,不管这里下了多大的暴雨,江州城内从未遭受过一次涝灾。

天然气管道顺利接入千家万户。

还有富泽后世数百年的——发电机,电灯。

细数开国皇帝陈庚年身上的功绩,简直足以令无数后人叹服!

所以,哪怕两百余年后,‘庚年大帝’仍旧拥有大批量的粉丝,他的迷弟、迷妹遍布全世界,随便打开一个论坛,都能看到有关于他的消息。

庚年大帝,江国划时代级别的最强偶像,流淌在时光长河里永远不朽不灭的传奇!

陈庚年本人当然不会知道,两百多年后的江国,还会存在着他的大量粉丝。

他在忙着规划江城的地面建设,同时也在忙着‘带娃’。

当然,这两件事也可以合并成一件。

于是这段时间,不管是城建工地上的大量工人,还是朝堂六部百官,都能瞧见皇帝陛下抱着康宁小公主,或亲自视察城建,或和官员们协商各种规划。

毫不夸张的说,康宁公主是和江城一起‘长大’的。

陈庚年并不揠苗助长,也不会对女儿有太多的耳提命面教导。通常情况下,他只是带着女儿,像挂件一样挂在身上,不管去哪里都带着。

康宁四岁了,很多话都能说,也懂其中的含义。

但父皇和朝堂的大人们,很多时候都聊得很深奥,她要很费劲的去分辨,才能勉强理解其中的意思。

其中还有大部分,是她连理解都无法理解的。

但她有个优点——喜欢问‘为什么’。

“父皇,为什么城建要从这里开始呀?”

秋天的风已经有了些凉意。陈康宁穿着厚厚的小棉袄,趴在父皇怀里,指着眼前热火朝天展开的城建工地,小脸上带着疑惑。

江城的地基已经基本修筑好。

但最先开始破土动工修建的,并非是皇宫,而是眼前的‘学堂城’。

“因为这里是学堂,是学子们读书识字的地方,也是我们江国以后的根基。”

陈庚年笑着解释道:“这座学堂,将来会是江国最厉害、最大、设施条件、教育条件最好的学堂,全国的优秀学子,都会来这里读书学习。这里要建几十、上百座教学楼,有各种学科的资料。有食堂,有宿舍,有公园,有医馆,有店铺。学子们在这里什么都不用愁,只用安心认真读书就好。等读完了书,带着他们的一身本领,建设我们的江国。”

“哇。”

陈康宁听得眼睛亮晶晶的。

江城还在建设,目前的学堂是临时搭建的,条件不算好,周围还有很多工地。

学生们读书的时候,也会受到影响。

等父皇把学堂建设起来,大家就再也不愁读书啦!

在他们父女旁边,有建筑工人,也有正在做规划的官员。人们默默的听着他们俩的对话,神情中尽是感慨和动容。

因为这座堪称小型城镇一般的学堂,是免费的!

自此以后,天下寒门学子,人人都能读得起书。若是成绩优异,又实在无力支付读书时期的生活费,朝廷还会给予‘奖学金’!

这样的好政策,以前谁敢想啊!

江州学堂,也叫江国第一学堂开始修建的时候,还特地在《江国日报》上做了刊登。那天,无数寒门学子走上街头,高举着手中的报纸,含泪叩谢陛下。

寒门学子,人人可以读书。

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多么大的震撼啊。因为这是可以打破阶层,改变人生命运的一次珍贵机会!!

学堂修建起来以后。

还有医馆,可以报销看病的医馆!

江国的皇宫,位于城市的中轴线末端,中间是贯穿整个城市的‘泰安大街’。

朝堂、宗庙、商圈、公园、人工湖、居民区等等都在修建。

还有特地从山林里移植来的百年大树,在江城里栽种。

大运河蜿蜒穿过整个江州城,等以后开闸通水,便是江城的‘江州河’。

陈庚年虽然不参与每一项具体的城建。

但每一处他都会亲自去看看。

秋风飒爽,他抱着康宁在大学堂外驻足。

冬日大雪,他抱着康宁,在室内查看皇宫的修缮。

春风复苏,他拉着康宁的手,父女俩走在刚刚修缮好的一段泰安大街上。

夏日炎炎,他们站在刚刚挖掘好的人工湖畔。

在康宁小公主的眼睛里,江城是可爱的。像是种子发芽那样,在无数叔叔、阿姨们的辛劳栽培下,从地里生长出来的!

她那么小,小小的一只。

江城那么大,大到似乎没有边际。

但小小的她,见证了那么大的江城出生。

而康宁小公主,也是被百官和无数‘江城人’一起看着长大的。

从走路都费劲,只能被皇帝陛下抱在怀里,到后来学会走路,小步子飞快跟在陛下身后充当‘小尾巴’。

基本上大部分时间,她都是个好奇宝宝,在问陛下问题。

“父皇,发电机是什么?”

“发电的机器。”

“电又是什么?”

“电可以点亮电灯,照明用的,比煤油路灯更加亮堂,不用辛苦去点燃每一盏灯,按一下开关,全城的灯都能亮起来。”

“哇,那什么时候能把电灯做好?”

“一年,两年,或者三年?还不确定。因为要先研究发电机,然后做电线,铺电缆,制造灯泡。一整个江城需要的电量很大,洛州大坝的水力发电,京师希望油田的天然气发电,以及我们江城外的风力发电,都要通过电缆,送到江城。”

“奥!听起来好麻烦!”

“城建本来就很麻烦,但修建好了,是利民利国的事情。”

“那好吧,听说最近邵安叔叔在铺设城内轨道车,这又是什么?”

“相当于城市内的火车?江城那么大,只靠自行车或者马车,很不方便。”

“奥。那轨道车需要多久做好?”

“一两年吧。”

康宁叹了口气:“两年?我才五岁,那岂不是说,铺设轨道车,需要‘将近半个我’的时间?除了轨道车,还要修建学堂,修建医馆,挖河渠,修建皇宫,马路,公园。太难了!”

此时,父女俩正站在人工湖畔,看挖掘机挖大湖。

听到陈康宁的话,陈庚年回过头,看着她笑道:“确实很难,但建设城邦其实反而是简单的,难的在于——守住这里。”

康宁歪着头,小小的眼睛里是大大的疑惑:“什么是守住?”

“就是——父皇建造起了学堂,但不能保证以后的学生都能安心在里面读书,父皇建造起了医馆,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父皇建造起了江城,但不一定江城人可以幸福的生活在这里。”

陈庚年想了想,尽力用通俗易懂的话给女儿解释:“会有坏人觊觎这里,抢夺我们的财产,粮食。也会有天灾,比如旱灾降临,让百姓们过不得安生日子。总之,建造好这里并不代表一切就结束了,反而一切才刚刚开始。但,那已经不是父皇能把控的事情了。”

不可以!

小康宁听到这里,急的眼泪汪汪:“父皇无所不能,怎么会不能把控呢?江城是好多、好多叔叔阿姨一起种的,不可以被坏人抢走!”

陈庚年看着急吼吼的小姑娘,只觉得一颗心都被软化了,他轻声说道:“父皇不会无所不能,等父皇老了,就管不了这些事情了啊。守城的事情,要一代又一代的皇帝共同努力,共同扞卫,保护我们的江城和江国。”

康宁似懂非懂,眼神一点点变得坚定:“父皇,怎么才能做皇帝呀?康宁也想和父皇一样,保护江城,保护江国。”

陈庚年就笑:“皇帝的孩子就是皇帝呀。”

奥。

陈康宁还小,不知道这次谈话的意义。她小脸孺慕的仰头看向父皇,毫不犹豫的说道:“那康宁要做皇帝,要替父皇守住这里。”

她不懂‘男女’。

更不懂一个公主声称要做皇帝,是个多么震撼的事情。

周围的百官本来还在笑眯眯的看着小公主做‘好奇宝宝’,可随着这对皇家父女话题聊得越来越深,官员们脸上的笑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震惊与不安。

一片震惊中。

陈庚年笑着牵起女儿的手,像是先前每一次答应女儿请求那样,风轻云淡的说道:“好啊,那我们康宁可要努力咯,皇帝很难做的。”

陈康宁扬起下巴:“不怕,我可以学哦。”

父女俩手牵手离开,徒留一群大臣风中凌乱。

但谁也没敢去皇帝面前说一句反对的话。

因为陈康宁可不是一般的公主啊!

开国皇帝陈庚年本人,是江国的全民心之所向。

他要把皇位传给谁,本身就没人能反对。

更何况——

内阁两位老首辅,平日里想着法逗康宁玩儿。尤其是次辅大人富春,因为膝下无子,恨不得把小公主当亲生孙女宠爱,几乎有求必应。

大将军裴宝来威风凛凛,但康宁公主可以骑在他脖子上‘骑大马’。

‘邵安叔叔’、‘孙成叔叔’、‘胡铭叔叔’、‘李泉叔叔’,她这一帮叔叔们,恨不得把天上的月亮和星星都摘下来送给她。

问题是,这些可不是普通的‘叔叔’。

是执掌江国朝堂的绯红大员们啊!

哦对,除此之外,小公主还有个位列九卿之一的,督察院都御史舅舅。

这样的情况下,群臣哪怕是反对——也没什么用。

虽然没有立太子,但基本上朝堂百官都知道了,江国未来的皇帝,会是一位女帝。

好在,陈康宁打小就招人喜欢,不仅继承了皇帝和皇后的美貌,也继承了父母的优良性格,以及聪慧。

抛开性别偏见,她确实是一位值得所有人喜爱的‘帝国继承人’。

一对父女,两代帝皇。

他们手牵手,走过四季更替,走过江城的大街小巷。

大手牵小手,一起洒下颗颗种子。

于是,江城从土壤里破土发芽,拔地而起。

四年后,从江城到定州的运河,被初步挖通。

到了第五年,河渠开始放水,自定州来的水,汩汩流淌到西北,变成了穿城而过的‘江州河’。

江州河两岸,栽种着无数垂柳。到了春天的时候,微风习习,柳叶翻飞,美的让人挪不开眼。

第五年末。

新江城的修建工作已经到了尾声。

一座绵延数百里的雄城,坐落在西北这片土地上。

邵安研发出了发电机。

西北风力发电站已经启用,洛州大坝,希望油田也在源源不断的供电。

城市内的电缆、电线在逐步铺设。

轨道车即将开始运行。

路灯也在一盏一盏的生产,然后挂上街头巷尾。

第六年初,也就是泰安十二年。

居民区正式开放,无数来江州搞建设的工人们,分到了自己的房屋,喜气洋洋的住了进去。

轨道车进入试运营阶段。

哐哧——哐哧——哐哧——

第一辆城市轨道车开始运营的时候,无数百姓赶来凑热闹。

历经五年时间,火车已经不再新奇。但城市内也可以‘跑火车’,绝对属于头一遭嘞!

这种城内轨道车,其实烧的不是煤,或者油,而是电。速度远比不上火车,但在城区内,绝对是最方便快捷便宜的交通工具!

除了轨道车,更让人们震撼的,还是电灯。

泰安大街上路灯‘嗖’一下全部亮起来的画面,哪怕过了许多年,百姓们都记忆深刻。

那天晚上,皇帝陛下‘点亮了世界’!

江州城,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不夜城!

而后,电灯,成为了当下最受百姓们追捧的‘新家具’。到了晚上,家家户户亮起电灯,那亮堂的呦,跟白天一个样!

而城轨车,和电灯,也从江城开始,风靡整个江国。

甚至连万里迢迢之外的葡牙国等一系列国家,都听说了江国的繁荣昌盛,不远万里前来朝拜。

当然,葡牙国是被江国海军打败,赶来投降的。

京州,内阁。

这里原本叫做‘京师’,后来皇帝陛下搬迁到江城,定都江州后,‘京师’便改名为‘京州’。

“两位老大人,慢一点。”

这天晚上,临时‘出差’回京州的徐亨、富春两位阁老,在下属们的陪同下,走出内阁,来到了外面的朝堂专用轨道车。

车里已经有一些官员了。

两位老大人先后上车,笑呵呵坐下。

轨道车开启,拉着一帮朝臣,从内阁到京州车站。

车站外面到处都是小摊小贩在卖吃食,热闹的很。

徐亨年纪大了,反而嘴馋。没忍住买了碗甜豆花,悄悄吃了,然后一抹嘴,上车。

他们官员可以睡卧铺,而且朝廷报销路费。

两位老大人优哉游哉睡了一晚上,再睁开眼,已经到了江城车站。

这趟列车里,很多都是从京州赶来上朝的官员。

“快快,时间有点来不及了。”

“今日有几个海外国家来朝拜,陛下要开大朝会。”

“别急,我看到阁老了。”

“你能跟阁老们比?阁老有专用轨道车可以坐!”

年轻的官员们着急上朝,急匆匆拜别两位阁老。

富春和徐亨倒是不着急,二人出了车站,找了个食摊慢悠悠吃过早饭,然后坐着轨道车去上朝。

一路上,新江城干净宽阔,人来人往。

车站、居民区、学堂城、医馆、商业街……到处都是神情鲜活的百姓们。

两位首辅看的优哉游哉,眼神里偶尔浮现出追忆。

现在这日子,当真是舒坦呐。

官员坐轨道车去上朝。

小商贩们开摊子营业。

商铺街吃的、用的店铺先后开门。

江州河上有船只游荡。

学堂城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吃过早饭,纷纷去各个教学楼上课。

整个城市的人,都朝气蓬勃。

不远万里赶来朝拜的几个国家,和他们的使臣队伍,从遥远的南方海州登陆。然后乘坐火车,历经短短两天一夜的时间,来到了江州。

“天呐,好快的马车!”

“怎么没有看到马在哪里!”

“整个城市都在亮着灯!”

“路上干净的没有一块泥土!”

“田地里有很多钢铁怪兽,正在收割小麦!”

“快看,这些人不骑马,骑的是两个轮子的机器马!”

从江州火车站出来,一群金发碧眼的‘洋人’对着周围大呼小叫,发出没见过世面的惊叹。

江国的每一样东西,都让他们感到无比新奇,震撼。

“娘嘞,这是什么怪物人?”

“听说是几万里海外国家来朝拜陛下的。”

江国人对这些金发碧眼的人也备觉新奇。

但一听说是其余国家来朝拜的,又觉得格外骄傲。

咱江国,厉害啊!

这些国家的使臣们,从车站出来,不仅见识了各种新奇的东西,还见证了江国的繁荣富强。

百姓安居乐业,房屋干净宽敞。

小冰河寒灾笼罩下的世界各国,都过的苦不堪言,而这个强大的江王朝,竟然如此昌盛繁荣!

使臣队伍们来到皇宫,走进巍峨的宫殿,在朝堂上,见到了这个昌盛王朝的皇帝。

对方坐在高高的王座之上,姿态威仪,他们甚至不敢擡头仔细看,便下跪叩拜。

因为他们是被打服了,来归顺江国的。

来的路上,他们还存有侥幸心理,觉得江国只是武器厉害一些罢了。可来了以后,亲眼见过江国的繁华,哪里还敢造次?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各国使臣们说着蹩脚的江国话,朝拜江国的皇帝。

而这一次朝拜,也正式意味着,庚年大帝稳住了现有的江国根基,开始朝着全球扩张、征战。

朝会结束后。

使臣们退下,被人带着参观江城。

陈庚年则是在忙政务。

等到了晚上,整个城市都开始躁动起来。因为今日,除了泰安大街,全城的路灯都已经铺设完毕,准备全部点亮。

各个电力部门早已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