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番外
泰安六年五月七日春末
朕在《江国日报》发出重建江城的招工通讯,本意是让各地州城官府组织百姓前来西北搞建设。但官府那边还没有开始行动,已经有大量江国的百姓,自发从全国各地赶来支援。
普通百姓、工人、商贾、退伍士兵——他们在县区外越汇聚越多,朕出去迎接的时候,人山人海都望不到尽头。
恍惚间,朕想到当年乱世纷争,无数穷途末路的百姓赶来江县投奔。
当时,朕觉得压力很大,不知自己能否能庇佑这么多信任朕的百姓。
但今日看着这些赶来支援的百姓,朕觉得很熨帖,很感动。
从江县,到江国——朕无愧自己的百姓,是以也收到了百姓们最真挚的回馈。
那一刻朕觉得,自己和江国的百姓,是双向奔赴的。
为了他们,朕此生,要做个好皇帝。
看到这么多赶来支援的百姓,江县人心里是真熨帖啊。
除了熨帖,心里其实也有些无措和不习惯。
因为以前向来都是他们帮助别人的。
如今——江县人也成了别人‘帮扶’的对象啦。
更有趣的是。
江县人还在愣着呢,前来支援的百姓们,已经自发开始行动起来了。
“咱先把临时棚区房搭建起来,不然人太多没地方住。”
“让挖掘机和拖拉机先开始干活儿!”
“县区外面我依稀记得是留有一些木材和砖块的,这么多年过去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先都来检查一下。”
“我们是从金州来的,特地带了干粮,锅碗瓢盆之类的,谁哪里却吃的,来这边领取。”
“我们是洛州来的,带了很多生活用品,洛州现在小商品生产的可多啦。”
“来来来,先把火生起来,赶紧先安顿好,过几天就能开始干活啦!”
县区外面的百姓,说干就干。
不一会儿,就各自开始忙碌起来,搭建棚区、清理路面,生火做饭……
张阿花等人看的目瞪口呆。
这风风火火的做派,完全就是他们江县人的风格啊!
但老话说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
皇帝陛下,以及他们江县人这些年在外面打拼搞建设,帮扶了那么多人。如今,自然也能得到大家的回馈和帮扶啊。
经常帮扶别人的人,骤然得到回馈……那滋味,甭提有多暖心了!
“快,赶紧去县城告诉陛下和各位大人们,好多百姓来帮助咱重建江城啦。”
张阿花让同村几个腿脚麻利的小年轻去报信,自己则是撸起袖子,去县区外面帮忙。
人家远道而来帮忙,咱江县人肯定得热情招待啊。
陈庚年收到消息的时候,正在县衙办公房里做城建图纸细化工作。
新江州城的城建图纸,自然是系统提供的,其中包括土建、给排水、河道走向、公园商圈规划、皇宫建设、马路布局、城市区域划分、医院学堂等等无数繁琐的问题。
一个能容纳三百万人居住的‘第一雄称’,需要足足上百万人,耗时五年去建设,怎么可能轻松便完成?
哪怕有系统提供的图纸在,也要仔细一点点去审查,才能确保将来建设的时候可以万无一失。
“陛下!”
三福太监走进来,把县区外面有无数百姓赶来自发支援建设江城的事情,告知陈庚年。
陈庚年闻言表情动容。
不久后,裴宝来、胡铭、内阁以及百官都先后得知了这个消息。
皇帝陛下带着百官,亲自去县区外相迎接,安顿百姓。
“陛下来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参见陛下!”
县区外,得知陛下亲自出来,百姓们激动的叩首跪拜。
江国的百姓能过上如今的好日子,全然因为陛下啊!百姓们又不傻,不远千里奔赴江县帮忙搞建设,当然是因为心里感激着江县人,感激着陛下啊。
一个年青的退伍兵站在人群的最前排,如此近距离的看见皇帝陛下,激动到热泪盈眶。
他近乎虔诚的匍匐跪下,哽咽道:“陛下!草民能在战场上活下来,能治疗好家中老母亲的疾病,能盖新房屋,吃得饱,穿得暖,全都是因为您呐!草民的娘说了,若是来江县后有幸见到您,一定要当面给您磕头谢恩,谢谢您,是您让我们一家都有了活路。”
其余人听到这话,各自神情动容。
因为在场的百姓们,哪个不是受到陛下庇佑,过上了好日子,所以才自发赶来江县支援的呢?
“快快起来。”
陈庚年亲自将那年青的退伍士兵搀扶起来,温声笑道:“莫要谢朕,今日你们不远千里赶来建设江城,朕也要跟你们大家都真诚的说一声谢谢。”
重建江城一事,陈庚年自然有他的打算。
先前他只做规划,没有深入聊这个话题,可今天,看着跪在自己脚下的年轻士兵,以及在场无数目光真挚、不远千里赶来支援的百姓,他突然想聊一聊。
因为正是有这些百姓在,才彰显出了重建江城的意义啊!
那士兵闻言就要张嘴反驳。
陛下不用跟他们道谢,他们是出于谢恩,才来建设江城的!
其余人显然也都是这样想的。
结果下一刻,就见陛下笑道:“朕知道,大家不用朕道谢。但朕这次道谢,可不仅仅只为朕自己,或者为江县百姓。朕是要为江国,和千百年后的江国人,感谢诸位。你们千万不要觉得朕说的夸张,因为接下来,你们,我们一起要做的事情,足以担得起千百年后的后人道谢。”
“不管是金州、还是京师,都很繁华,也适合做都城,那朕为什么要劳民伤财、耗时耗力去建设新城邦呢?重建江县,其实只需要把这片地方建设好就可以了,朕又为何一定要建造一座第一雄城?”
“当然是因为‘精神凝聚力’和‘思想火炬的传承’啊!”
“国家想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无数百姓,也就是你们的凝聚力。而这些凝聚力,需要有一个地方,承载着无数人的寄托,摒弃前朝时代所有的烙印,创建出独属于我们江国的‘乌托邦之城’!”
“这座江州城,会成为大江王朝实力和荣耀的象征,不管小冰河时期的天灾有多恐怖,或者有类似于倭寇那样的外敌入侵,以江州城作为核心点,无数我们的江国人,都能迅速整合,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来的未来,时间会流逝消融,但我们上百万江国人共同打造的雄城,会抵住风雨侵袭、和流年飞逝。大江王朝的都城,从当下这个时代,到未来,不管在哪条时空长河里,都要屹立永存!”
“后世出生的江国人,从走进学堂的那一刻,翻开课本,便能‘看到江城,认识江国’。”
“这个时代的江国人,也就是你我,负责凝聚力量。”
“数年、十年、百年、乃至千百年后的江国人,一代又一代,接过从前辈人传递来的‘思想火炬’。”
“而这——便是传承!!”
年轻的皇帝陛下身姿挺拔,站在百姓当中,一番话说完,让在场无数人心潮澎湃。
原来,他们不仅仅是在建造一个城市,还是在为江国,为后人奠定基石!
富春,徐亨以及朝堂百官们更是激动到眼眸发红。
而裴宝来、胡铭、孙成等小兄弟,则是互相彼此对视,默契的挺直了脊梁。
那个被陛下搀扶起来的年青退伍士兵,呆愣愣的看着皇帝陛下,眼神里迸发出神采。
“陛下,草民愿意建设江州城,为我们的江国,为我们的后人而战!”
“想想以前过的苦日子,现在咱们的日子过得这么好,那就让这些好日子,一直延续下去吧。我们的儿子、孙子。江国祖祖辈辈的后代,都别再吃苦啦。”
“江国一定会长盛不衰的,陛下万岁!”
陈庚年真的是个合格的皇帝,也是个合格的领袖。
他身上不仅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还带着‘光’。这些光,会照亮黑暗,刺破迷茫,带领他的百姓们,坚定前行。
建设江城一事,经由皇帝陛下这番言辞鼓舞,浩浩荡荡开始动工。
整个江国四十九座州城,大量的工人、各行各业的百姓、拖拉机车队、挖掘机车队、木材、钢筋水泥等等,源源不断朝着江县输送而来。
《江国日报》还刊登了皇帝陛下这番‘建设江城、传递江国思想火炬’的话。
整个江国无数百姓为之动容。
泰安六年。
小冰河寒灾仍旧猖獗,江国百姓的安危仍旧存有风险,放眼整个世界,都被雪灾和寒冷笼罩。
而唯有江国,唯有江国人,满心火热,在他们皇帝陛下的带领下,开启了江国历史上最恢弘、最伟大的一次城建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从泰安六年,到泰安十二年,参与进建设江州城的工人,足足有三百万人之巨!
此后数百年,再也没有人能复刻这样的奇迹。
开国大帝陈庚年,江国的领袖,不朽的传奇!这是唯有他才能办到的奇迹!
西北这片荒芜、偏僻的土地上,一座当世第一雄城,即将拔地而起。
而和第一雄城一起诞生的,还有世界最长的人工运河——江国大运河!
先是有无数百姓自发赶来支援,后有四十九座州城组织的工人前来帮忙。
数以万计的人,汇聚在西北。
六月初。
在江县东侧,上万辆挖掘机,在皇帝陛下的一声号令下,就此破土动工开始挖掘运河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