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番外(1 / 2)

175番外

陈庚年要重建的,可不仅仅只是原来的江县县城。

他要在西北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建造一座可以容纳至少三百万人居住的、当世第一不夜雄城——江城!

被后世称为‘第一恢弘城建奇迹’的‘世界之都’江城,是开国皇帝带领百姓们完成的又一项壮举。

江城,奠定了此后人类发展数百年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布局。

而重建江城的第一步,便是——

开凿大运河。

自江县为起点,到三百余里外定州的定河,开凿出一条贯串江城——定河——长江——金州河——黄河——淮河的水路。

从江县到定州的三百余里河渠,需要机器挖掘。

而定河、长江、金州河、黄河、淮河之间的水路路段贯串,同样需要紧跟着动工。

这条江国大运河,预计将会贯串整个江国的五大水系,全长足足有一千多公里,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运河之最’!

继火车修建完成,贯串江国陆地运输之后,江国的水路运输网,也就此开始铺设。

辽阔江国南北地区的文化、经济、教育、医疗、贸易等等行业板块,全部紧紧相连接。

‘世界之都江城’、‘坎儿井’、‘江国大运河’、‘江海线’被后世称为江国四项最伟大工程。

这也是开国皇帝陈庚年身上最伟大的功绩之一。

正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后世江国的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经济贸易空前繁荣,全都是开国皇帝打下来的坚实基础啊!

不管是货运、还是出行,全都顺畅无阻的时候,后人们很难不骄傲的感慨一句——

还不是我那迷人又能干的老祖宗们帮咱打拼出来的!

但重建江城,开凿运河这两项工程,都极其恢弘、庞大。

换句话说,需要工人,并且是大量的工人!

继陈庚年带领第一批江县人回归以后的半月时间,两万余江县人陆续归家。

荒废了五年的县城被重新打扫出来居住。

而陈庚年和他的兄弟们,则是搬回县衙再次办公。

清冷许久的江县,霎时间再次热闹起来。

商铺街先后开门,废弃的厂房重新开始运转搞生产,县区里也开始轰轰烈烈的除草、耕田、施肥大行动,等到了六月份,就能开始夏种了!

这就是咱江县人呐。

到哪里都有劲头,更别提现在是回家了!江城要重建,但建造好之前,日子也得好好过啊!

县衙,办公房。

重新坐回这里开会办公,裴宝来、胡铭等人看着彼此身上的绯红官袍,神情都有些恍惚感慨。

一晃眼,竟然十年都过去了。

可很快,大家便没心思感慨了。

因为皇帝陛下把‘重建江城’、‘开凿江国大运河’的计划公布了出来。

一开始,陈庚年坐在办公室主座,笑着把企划书丢在大办公桌上的时候,大家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个多么恢弘的工程。

主要是当年他们在江县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的——

县太爷要推行什么政策,把规划丢出来,大家看过以后,聊一聊,各自分配好任务,然后开干。

直到胡铭第一个翻开企划书,眼睛骤然瞪大了一圈。

裴宝来、邵安、李泉、孙成几人都疑惑的凑了过来,随后,一帮兄弟们神情集体陷入呆滞。

“江县到定州,开凿一条三百多里的大运河,直至打通整个江国的水运路线?”

“江县县城暂时保留,自县城为中心,南到天祝山脚下、北到大江村、东到凉州苍县,全部被规划为新江城区域。东西跨越一百六十公里,南北跨越一百八十公里,总面积约一万六千平米——甚至包括整个天祝山,都被规划为江城的观光风景山?”

“从定河挖到江城的这段运河,命名为江河。江河会从江城中心横穿而过,引水开山,彻底改变西北江城区域的气候和风水?”

我靠!!

那这次的重建江城计划,也太恢弘了吧!

一帮兄弟看完那两份规划,随后齐齐擡头看向陈庚年。

就好似当年,每次陈庚年有什么大动作,他们都是这种兴奋又惊叹的表情。

“哦,还有个事儿!”

陈庚年笑着补充道:“江海线还得继续修建,但这条铁路干线已经足够长了,在单开一条路线吧。从江城作为起始站,向西北草原铺设,最后将草原地区全部打通。到时候,草原就会成为江国最大、最优质的天然牧场。”

裴宝来去过草原。

据初步笼统计算,草原全长至少在2000多公里!

若是把整个草原都打通铁路线……这又是一个恢弘到令人惊叹的超级大工程啊!

“臣本来还以为,回到江县以后,就不会有太大的挑战了。重建江城嘛,能有多大难度。”

孙成憨笑着看向陈庚年,说道:“从前兄弟们跟着您,建设江县,后来外出打仗,再后来统一江国,修建铁路,每一次干的事儿,都大的吓人。这几天回来了,想着或许能歇息一段时间,没想到,您这动作,搞得一次比一次大。”

其余兄弟们闻言都在笑。

可不是嘛,庚年哥这人,是真能‘折腾’。但一路跟着他,这群偏远小县区的‘二世祖’们,干了多少令人侧目惊叹的大事儿啊!!

“趁着年轻,多折腾折腾嘛,一个个都才多大,就想着歇息了?”

陈庚年也在笑。

等笑完了,他环视四周,眼睛里带着莫名的神采。一如当年在江县的办公房里那样,他问:“怎么样兄弟们,这个活儿,能干不?”

那——

必须能干啊!!

兄弟们互相对视,莫名又找回了十几岁初入县衙时候的昂扬斗志。

“干就完事了!”

“江县是咱兄弟们一起带着发展起来的,那江城也得咱哥几个打头阵不是?”

“要建,就建个大的,奔着世界第一雄城去建设!”

有陈庚年号召,五个优秀兄弟响应,这两个恢弘的建设计划,就此拍板。

当这两份企划送去内阁,首辅徐亨、次辅富春,以及朝堂百官都震惊到失声。

这……也太大手笔了吧!

如此恢弘庞大的工程,纵然是老首辅徐亨,一时间都觉得眼晕,生平头一遭有了无从下手的无措。

如此大的工程量,甚至从哪里开始干起都觉得没底。

但裴宝来、邵安、孙成、胡铭、李泉等人,已经风风火火的展开了行动。

徐亨看的无限感慨,跟富春说道:“你这帮徒弟,是真厉害啊。”

富春笑的十分得意,随后又看向徐亨花白的两鬓:“咱们老咯,未来终究是他们年轻人的天下。再过几年,咱们俩也该从内阁退出去,给他们年轻人挪地方啦。”

吐故纳新,新旧交替。

这是岁月与时代运转的永恒规律。

若是以前,徐亨可能还会略显伤感,但现在,完全不会。

朝堂后继有人,江国一片繁荣,他也能安心去养老啦。

“是啊,也该退了。”

徐亨笑看向富春:“富贤弟,我年长你几岁,等将来退下去了,你我老兄弟二人,一起乘坐火车,去江国各地走走看看吧。”

前些日子,来江县的火车上,皇帝陛下那番话,让徐亨格外心动。

以一个江国普通百姓的身份,乘坐火车去江国各地看看,用脚步亲自丈量这片他‘耕耘’了一生的土地,重新认识一下江国。

富春闻言也很是心动,笑道:“好。”

两位花甲老人彼此对视,苍老的眼睛里尽是期盼与笑意。

皇帝陛下关于重建江城的规划,经由县衙发出公告,很快便传遍了整个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