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
与此同时,超市粉丝协会的会员陆续到了宛城。他们是应郝程之约过来支援禹州建设的,带钱来与郝程一起兴办起各式工坊。
“制衣坊招工!每月三百五十文工钱,包吃住!介绍一人给介绍费十文。”
“皂坊招工五百人,入职就送上工三件套,先到先得。”
“还有要去运货队的吗?干满一年就送一辆车!没有的话,运货队要走了?!”
“当当当!”刺耳的铜锣声打断了所有人,只听一方脸衙役大声吆喝道:“城外遂溪铁矿招人,日结,五十文一天,包午饭,身强力壮者来!”
五十文一天,一月可就是一千五百文!合一两半的银子,这工钱可是目前最高的!赵大毛眼睛一亮,迈步就要往那儿去,胳膊却被一头发花白的驼背老丈拉住了。
“矿上危险,你别看那工钱高,活难干呢,一不小心命都没了!而且你以为那五十文那么好拿呢,干不够量,人家不会给你这么多钱的。”
赵大毛知道老丈以前下过矿,心里顿时有些犹豫,可他实在眼馋那工钱,便问道:“叔爷你当初下矿,多少钱一日啊?”
老丈愣在当地,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口中喃喃道:“月例,月例三百,一日十、十文,半年一结……快,快去报名!”
日结啊,那么高的工钱,大不了就只干一日,那也是赚的啊!
赵大毛哪还敢犹豫,当下便挤进了人群。
危险,矿上是危险,可那么高的工钱,能赚几日是几日啊。多的是如此想的人,只要有钱赚,命算什么?
铁矿大肆招人,还要拜郝程上交的炼钢法所赐。在小规模炼出一批钢材,实验了钢制武器的性能后,对比铁质武器优越感让满朝文武震惊。
军部的人都疯狂了,若不是永明帝极力压制,怕是全武国都已经兴起了一阵炼钢热。
他谨记国库中能够动用的银钱数目,审慎要求先以禹州为试点,拨钱到禹州支援当地恢复经济的同时,先从禹州开始试验炼钢。
等到禹州生产钢材到达一定的极限,武朝钢材还不够用的话,再逐步开放其他州对于钢材的大批生产、炼造。
可以说用一笔钱做了两样事,同时又不盲目陷入对钢材的崇拜,理智生产钢材,是一位很有远见的帝王。
有了朝廷的大力扶持,禹州铁矿自然开始高速发展。
各大铁矿急需人手,便开始了内卷。
再加上挖坑确实危险,又有郝程以及郝程招来的粉丝协会那帮人在禹州开设的各个工坊,铁矿招人越发困难。无奈之下,只能下重金,破例出现了首次日结之事。
日结虽加大了矿上人员流动性,也加大了管理难度,但确实也吸引来了大基础量的工人。
矿上不止需要熟练矿工,也需要许多杂工,经过多批次筛选后,再逐批培养矿工,再用高薪留住矿工。不过短短时日,矿上已发生了一场极大的变革。
加上有朝廷多方关注,矿主与管理人员不敢多行欺压之事,挖矿一时成了热门工种。
禹州铁矿高价招人之事传出后,大批外州人员涌入禹州,很多原本不欲返回家乡的禹州人也有了返乡意图。
禹州州牧都没想到,让他头疼为难许久的缺人大事,竟因铁矿得到了解决。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本还要因缺人而发愁,转眼就变成了要为如何安排多出的人而头疼。
这也是理所当然,铁矿就那么几座,可五湖四海源源不断奔来的人可是数不胜数,如何能够全安排得下?
没等州牧为难两日,他便发现那些多出的人很快也都找到了新的活儿干。
牛婶随同丈夫赶到宛城的时候,来的晚了,宛城的两座铁矿已停止招人,听说矿上甚至开始清退一些不合格的矿工。
可他们家因为公公治病借了富户的利钱,结果钱花了公公还没能救回来,为还债只得卖了家中田地。走投无路之际听说了宛城高价招矿工之事,想着丈夫曾有过挖矿经历,夫妇俩商议后便决定带着孩子们举家迁往宛城讨生活。
到了一问,矿上却不再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