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
禹州新任州牧已经到了禹州有些日子,为平定禹州旱灾导致的乱象殚精竭虑。
近日来自禹州最新的州报,是向永明帝要人,要各级官员、要州民。也可以说禹州四处都缺人手,可禹州流民散于各地,因朝廷行之有效的救济,大多都在当地生根,不愿再回禹州。
禹州州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奈之下只能伸手问朝廷要人。
好在如今禹州旱灾已解,只要设法引来足够州民,发展已经不是问题。
楼金为报复郝程,便在这禹州之事上做了文章,将郝程的名字加入了将要调去禹州的官员名单。
郝程如今虽有爵位在身,但身上只有一个御林军校尉的从八品虚职,无论从哪点来看,郝程都与禹州无缘。
可楼金为达成目的,竟连番使人在朝中活动,提名为郝程升官。
一开始楼金做的不漏痕迹,加上为郝程升官这事儿,可正中永明帝心中所想,于是大手一挥批复了给郝程升官的奏折。
郝程直接连升两级,由从八品的武职,升为了从七品的监察御史。
还没等郝程收到这升官的消息,他的名字就被加到了报去禹州的名单里。又因朝廷默许调去禹州乃是苦差事,可酌情给去的人好处,郝程得到的好处便是直接升到了从六品,成了禹州州城宛城府少尹。
这下子永明帝哪还能不明白是有人要搞郝程,郝程一个不学无术的家伙,如何能胜任得了少尹一职?他怕是连少尹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吧?
可永明帝单独就名单上的“郝程”不太满意,刚提了个去掉他的意思,就遭到朝廷各官员的连番反对。
人家反对的人说的话却好听,言郝程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坐拥多家大超市,手下讨生活的人手更是成千上万,这样的能力谁要是说他不行,谁就是脑子有问题!
起码这能证明郝程对于民生之事,定有不一般的能力。而禹州百废待兴,岂不就缺这样的人才?
各人变着花样夸郝程,将郝程从一个不学无术之人,夸成了天上地下独此一人的文武全才,这样的大才就应该放在能展现他才能的地方,而禹州正是这样的地方!
虽然这些人的话有些夸张,但仔细一琢磨,不知怎么竟还觉得挺有道理,这就让本来想将郝程单独摘出来的永明帝很为难。
没有足够的理由,只从名单上去掉了郝程,那名单上的其他人如何想?大家一同上的名单,凭什么你郝程就可以不用去禹州?
无奈之下,永明帝以还需考评郝程能力为借口,暂时将名单压了下来,但也最多只能压个一两天,人家禹州还等着要人呢。
一两天的时间,起码让郝程及时收到了消息,也给了郝程足够的反应时间。
“这种事,若真不想去,陛下那边倒使不出什么力,得咱们自己设法转圜。”安王妃是个明白人,但她对此却不置可否,没有明确表态。
“或许装病是个不错的法子,只恐会落人口舌。”这种关头生病,就算做得再真,也堵不住外面人的悠悠之口。
“听闻阳城有了战事,或许可以去阳城。”侯夫人另辟蹊径,提出的这个办法让人叫绝。
阳城那可是郝程外祖一家镇守的城池,即使有战事,但对于郝程来说,有人护着,总轮不到他上战场,所以反而是很安全的地方。
边战之城和已经结束旱灾的待重建之城,哪个更危险自不用多说,若郝程真提出去看上去更危险的阳城,还真让人说不出反对的话。
郝程同样明白这个道理,但一来现在正值系统任务的关键时刻,他不放心远去阳城,二来水泥坊已顺利生产出一批水泥,郝程对此有所想法,于是便道:“我决定去禹州。”
这却让在场所有人为之侧目,禹州百废待兴,去那是注定要吃苦的,去阳城虽路途遥远,但只要到了地方,肯定无人会让郝程吃苦。
其实郝程也挺想去阳城,但凡武朝的路好走点,去就去了,他还是挺想见见原身的外祖一家,也挺想见识一下古代的战争。
可现在路程远又难走,到了那儿一时半会儿还不知何时能回来,他可放心不下家里。
禹州却离京城较近,哪日休沐说回来就回来了,有电动车在,回来也方便。
郝程做了决定,可不耽误他对外表现得十分不想去。
为此他特意去拜访了三皇子和于郡王世子,和二人一番秘议。
于是第二日早朝,先由于世子上书提出郝程愿亲去阳城劳军,请求陛下允许。
这一出却打乱了楼金等人的计划,朝中不少人都知道,郝程的超市有种极方便的联络工具,郝程本人可以通过那种工具联络手下所有员工,现在郝程愿意亲去阳城,起码对于朝廷了解战事很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