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表露
◎只是情之所至,无法回避而已!◎
陆文送苏悦娘去族长家,却被族长留下了,陆文只能让苏悦娘去休息,随后跟随族长去了书房!
进入书房,陆方琪拿出一封信递给陆文,示意他先看看。
陆文打开信件才知道是陆方城的信,信里说了几件和陆文有关的事,一件事关于他在青州写下改稻为桑的策论。
当初采用的时候,虽然朝廷没有对陆文有所表示,圣上却单独召见了陆方城。
圣上其实也没有嘉奖陆文,只是询问了陆文的身世,知道他是家中独子,带着寡母依附伯父家过活,贫穷不甘平庸坚持入学。
还赏了一千两,让陆方城给陆文作为学文费用。
陆方城本想把此事告诉陆文,可临出养心殿时,圣上却嘱咐陆方城莫要拔苗助长!
陆方城上次写信回族中并未提及此事,只是让陆文尽快上京读书。
第二件事,是陆文拜入韩修贤门下的事,陆方城并未怪陆文莽撞,只是责怪自己无能,无法给与家族安心,最后让陆文日后小心,毕竟他选的路更不好走。
最后一件是圣上坚持下旨嘉奖陆文的事,这次圣上没有召见陆方城,可陆方城却被苏阁老私下提点,让陆文安心跟着韩修贤。
韩方城又惊又喜,很多人都忘记了,韩修贤虽然不是科举出身,确实会被人排挤,但他却是掌管内阁苏家的姻亲,只要苏家还在,不管韩修贤如何被排挤,他的晋升之路就会很顺畅。
只是陆文一个要走科举之路的人,却跟着体制外的韩修贤,别人不能如何为难韩修贤,必定要为难陆文。
只是陆方城还是欣慰,陆文入了苏家的眼,只要日后平平稳稳,官图必定比他顺畅。
陆文看完信,也是感慨不已,“现在看来,我还是太年轻了,考虑事情还不全面,让陆爷爷忧心了!”
陆方琪并不觉得陆文考虑事情不全面,就像陆文自己说的,陆家想出头,必定不能墨守成规,殊不知陆家在积累,别人家也是在积累,最后谁能出头,那可说不准!
其实上次陆方城写信回来,另外还说了一件事,那就是陆文的婚事,陆方城也是一个善于观察局势的人,既然陆文选择险路,他自己会调整自己的方向。
联姻的事,之前陆方洲和陆方城说过陆文不愿,陆方城以为陆文是嫌弃对方是商户,对日后没有任何好处。
陆方城在信中承诺陆文上京后,可以为他找合适的联姻人家,现在陆文名声鹊起,已经有本钱找比较好的人家联姻。
陆方琪想了想,觉得陆大伯并未见过什么世面,对这些事可能还没有陆文看得清,便把此事告诉了陆文。
“按我的意思,距离明年科举还有一年,即便你真的要参加科试,上京一段时日也无不可,
现在你已经拜入韩大人门下,童试不必说,乡试有韩大人在,你也可以过,就会试不好过,若你在京城展露名声,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陆文知道陆方琪也明白他最难过的关卡就是在会试,所以希望他上京,不管是去联姻,还是去博名声,都是为会试做铺垫!若是没有苏悦娘,陆文说不定会心动。
现在陆文马上就十五岁了,婚事也该提上了日程!不管是陆方琪,还是陆方城,都觉得陆文可以在婚姻上博一博的,以此来弥补他拜韩修贤门下的缺陷。
果然,陆方琪就说道:“博取名声是在五五之间,不过你的婚事,确实需要你陆爷爷为你筹谋一二的!”
可以自己努力,陆文并不想走这种联姻的路子,现在陆方城既然已经注意到他的婚事,看来苏悦娘的事怕是不能再瞒着了。
陆文沉了沉心,说道:“族长爷爷,我此次回家,就是和我母亲道别,本来想明日和您说这件事的,韩大人决定去底下郡县视察水车建造的事宜,我已经决定和他同行,我是水车的设计者,若是参与建造的事宜,届时会如何,族长爷爷该明白!”
陆方琪心中一惊,若是韩修贤为人慷慨,愿意把功劳分给陆文一些,那陆文说不得要名留青史,确实比他上京和人比拼才学要好得多。
只是陆文不等陆方琪说话,又继续说道:“韩大人此举是培养更多会建造水车的匠人,待水车推广全国之时,我们临州便可以出人力支援,而我作为水车设计与指导者,名声必定能传至大楚,韩大人已经承诺,上书功劳时,让我记首功!”
陆方琪闻言大喜,若是陆文能记首功,那他明年的科举就能加点砝码了,若是陆文能过会试,相信以他的学识与口才,一定也能过殿试。
到时候陆文成为大楚第一个十五岁的进士,即便他犯些小错,大楚为了颜面,也一定不会埋没他,更何况陆文聪明绝顶,绝对不会犯错!
只是陆方琪刚刚说的是两件事,陆文可以不上京,但他的婚事确实要相看起来了,“实在太好,此行你要去几个月,学业要紧些,上京城作罢,但你的婚事还是要考虑,待你跟韩大人回彭城,那时婚事可能会好谈些,你说可好?”
陆文嘴角微微上扬,郑重的说道:“有件事,本来是不打算现下说出来的,不过我的婚事必定是要族长爷爷和陆爷爷做主,只是我打算明年科举结束后,就向苏阁老提亲,求娶苏家的大小姐,所以还请族长爷爷下次写信给陆爷爷,代我道个歉!”
若是陆文说韩修贤要给陆文露脸的机会让陆方琪惊讶,此时听到陆文说要求娶苏家的大小姐,就让他瞠目结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