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改观(1 / 2)

第48章改观

◎我们算是朋友了吗?◎

陆文没有想到苏悦娘道歉的速度这么快,苏悦娘也是爱面子的人,就算是心里自认有错,估计也不会再搭理他了,毕竟很多人都是这样,即便知道错了,也做不出踏出那一步的人。

陆文也不是得理不饶人的人,更不要说是萍水相逢的苏悦娘了。

“苏公子,不要太过在意,方才在下也有些过了,苏公子和那李公子不同,苏公子是女子,娇纵些,也无妨。”

苏悦娘见陆文并不像京城那些名门公子被她怼了,也不接受道歉,松了一口气,由衷的赞叹陆文。

“你脾气可真好,以前我也得罪别人,但人家都不接受我的道歉,其实我真的没有什么恶意,就是有时候说话不经意,我以后会注意的,不会在随便乱说话了。”

陆文这下真的好奇能养出苏悦娘这样性格的人,其实陆文的脾气也就是看着好而已,却很难做到交心。

就算换成他,也不会像苏悦娘这样做到立刻道歉,而且看她的样子也不像刻意装出来的,所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闪光点。

“苏公子稍坐!我过去把策论交给唐先生,待会若是我被点为头名,让苏公子见识一番,对小人该如何反击回去。”

交的时候要亲自去交,这是避免有人能把文章给弄混了。

而且自己去交的话,让点评文章的人有一丝的印象,若是能得到点评人的点为头名,也免得人家叫不上人的名字,而显得尴尬。

陆文下来之后苏悦娘就一副自己人的口吻对陆文说道,“你有没有把握啊?刚才那个李逐风经过我身边的时候,还冷哼的瞅了我一眼,待会你要是不能吸引众人的目光,估计他就要找我麻烦了。”

陆文好笑苏悦娘大大咧咧的性子,刚刚才诚恳道歉呢,现在就立刻放下了!“怕什么,他要是再找你麻烦!你在把他骂回去就是了,反正他肯定也不会放过你,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尽快回临州才好。”

苏悦娘可不这么想,“我爷爷虽然没有责怪我丢人,但我不想一直给他丢人!”

苏悦娘想到上辈子她被姜岭设计后!他爷爷一气之下和长信侯府退了婚,为了保住她的体面,她爷爷转身就设计誉王赵詹娶她为正妃。

整个京城都知道赵詹为了娶李莹玉为正妃,宁愿去幽州督战都没有对圣上服软,可他爷爷硬是联手圣上让赵詹不得不娶出身名门的她。

她爷爷是两朝元老,劳苦功高,深得圣上恩泽,却因为她的事,在赵詹上位后被挤兑得郁郁而终。

她爷爷死的时候!她连苏家的门都不能进,要不是心存愧疚的姜岭陪她去敲苏家的大门,连她爷爷的最后一程她都送不了。

苏悦娘虽然不聪明,但她有自知之明,她爷爷和赵詹的主要问题就是,她爷爷为了她夺走本该属于李莹玉的嫡妻之位。

陆文见苏悦娘神情低落,不明所以,只以为她难过处境尴尬,确实,书香门第本该会舞文弄墨,可她却对文章一窍不通,从而被人排挤,就像是一群白天鹅之中混进了一只黑天鹅,自然引人注目。

不过陆文是个理智的人,成就这等境地,肯定也有苏悦娘自身的原因,她是女子,只要贞静,别人顶多说她平庸,

偏偏她又性情娇蛮,出言刻薄,本是好意,也说不出好话来,即便能立刻道歉,毕竟扫了人家的颜面,文人墨客最看中的就是面子,命都可以不要,面子是一定得要,哪里会轻易原谅她。

“苏公子年纪尚轻,以后稍加收敛,定会士别三日,你爷爷也会欣慰的。”

苏悦娘跟着陆文,其实就是怀疑陆文跟李莹玉有什么关系,虽然陆文的长相要比李莹玉精致数倍,性格也要好数倍,可两人实在太像了。

苏悦娘虽然对陆文已经没有那么介意,甚至还有些好感,但也得好好查查他,正好和陆文一道回临州。

临州可是她外祖父的地界,身后的侍卫她是使唤不动了,但她可以拜托外祖父帮她查陆文的底细。

当初苏阁老就怀疑过李莹玉的身份,说她只不过是李家冒名顶替的女儿,根本不是李家的嫡女,

可是李家是赵詹外家的姻亲,有赵詹护着,苏阁老也不能太光明正大的查,

而且看着赵詹对李莹玉的维护,就算查出来了,也顶多能让赵詹心里不舒服,肯定是不会舍得动李莹玉一丝一毫的。

苏悦娘正想和陆文在说话,却见到天台正中央的唐固走到台前,“请问哪位是陆子文陆公子?”

她顿时欣喜的看向陆文,“叫你了,赶快上去,你还真行啊,一个临州学子竟然能在青州出风头,看来李逐风应该顾不上找我麻烦了。”

陆文没有和苏悦娘说话,只是对她点点头,就往天台上走去,对着唐固就是作揖,“久仰唐先生大名,上次唐先生在洛林书院讲课,在下未能及时到场,真是引为憾事!”

唐固是青州名士!对青州当地的才子多多少少都认识,他看过陆文的行文,文章的内容脉络独树一帜,唐固并不熟悉,想来他应该不是青州本地人。

“老夫不过是闲散人士,都是大家给个薄面而已,老夫对青州的才子都熟知一二,对陆公子却是陌生,不知道是何方人士?”

陆文回道:“学生乃青州人士!族中一位长辈有事来青州,便跟着长辈来青州见识见识,近日结识了青州不少青年才俊,收获甚多,如今又与唐先生交谈,回去后,青山书院的各位学长定会羡慕于我。”

唐固当然知道青山书院是临州最盛名的书院,便说道:“原来陆公子是临州才子,幸会幸会。”

俩人寒暄了几句,唐固就向陆文询问他策论的内容,“陆公子的策论确实绝妙,只是老夫想问问陆公子,是否觉得朝廷的改稻为桑政策可是为难百姓了。”

这问题很危险!稍微回答不好就会被人攻陷,陆文斟酌了一下,说道,“学生的观点已经在策论中明确了,学生还未考取功名,对时事并未有多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