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咸鱼之道
◎薄曦与曦曜◎
薄曦没想到少女会再次和自己说话,顿时局促起来,不知该如何回她的话,只是点点头。
窈窈看他能坚持走到现在,有些意外,果然是人不可貌相。
这少年看着瘦瘦弱弱,平平无奇,想不到天赋倒是很好。
薄曦一步步地走到少女身边,越是靠近,越感到自惭形秽。
他停在离她三步阶梯的地方,仰头看着她。
窈窈见他不动了,问道,“你是走不动了?”看他这样子也不像,倒很有余力。
薄曦连忙摇头,怕她以为自己确实是个样样都拿不出手的废物,匆匆又向前迈了一阶,像是证明似的,“没有,我还可以继续。”
窈窈点点头,如果他真的停在这半道上,还挺可惜的。
她邀请道,“我们做个伴一起走吧,还剩下那么长的台阶,无聊得很。”
唯一一个疑似目标人物的人已经跑得不见踪影,她也不必再费心一个一个去找了,不如慢悠悠地当散步。
薄曦心脏跳得有些快,小心翼翼地点点头,“好。”
他跟着少女的脚步调整自己的步伐,让自己始终保持在少女身后相隔一个台阶的位置。
窈窈发现了,没当回事,以为是他的行路习惯。
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聊着天,偶尔问他一些和他自身相关的事情。
薄曦毫无隐瞒,她问什么,就一五一十地答什么。
当窈窈听到他说父母双亡,世上再无其他亲人时,表情微妙地看了他一眼。
原来是个家道中落,落魄至此的小少爷。
这个身世,背景,经历,再加上这优秀的天赋,平平无奇的脸蛋,倘若假以时日,此子绝非池中物啊!
薄曦与她对上目光,心中一颤,连忙挪开。
可窈窈看他一副很好欺负的样子,又有点不确定了,她问道,“你不辞万里来到万仞山,是有什么想追求的吗?”
“我……”薄曦犹疑了一瞬,他怕说出自己的目标会让少女笑话,换了一个说辞,“我想变得厉害一点,不让别人欺负我。”
窈窈讶异了,没想到只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目标,她还以为他会说什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之类的豪言壮语。
不过看他乖巧怯懦的模样,也不像那种人。
看来自己是脑补多了,他确实只是一位很寻常的天赋过人的少年罢了。
为了保护自身不被人欺辱,不辞艰险独身前来求仙问道。
还挺励志的。
两人的速度始终保持着不快不慢,但即使如此,依然在逐渐越过体力不支昏迷在阶梯上的人,走在他们前方的人也越来越少。
这个玉阶梯,考验的不仅仅是人的体力与意志力,更是测试灵脉资质的优劣,资质差的,到达一定高度后,再难前进,停在仙梯半道,已经是他们的极限。
能闯入仙门者,十万余人中能有五成。
三成止步十台阶梯之前,一成止步中途,再剩余这一成,于接下来的途中接连倒下,最终能到达顶峰的,不过只有百余人。
落在中途之后的,此种资质其他宗派会愿意纳入,但是凌霄剑宗只要最顶尖的人。
窈窈往前看了一眼,依旧不见那个红衣少年的身影。
看来他的天赋确实是远远超出众人。
这一点,倒是对应上司命的那个“天赋卓绝”。
两个人又继续行走了大半天,直直从天色未明走到天光大盛,再到日薄西山。
两人一同跨过了最后一道阶梯。
虽然窈窈拥有仙体,但是走了那么大半天,也是浑身疲累的,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痛痛快快沐浴后扑到柔软的被子里睡大觉。
她都受不了,与她一同上来的薄曦则更甚。
他身子本来就因为一个多月的不眠不休,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而羸弱不堪,此刻全凭着意志力支撑着。
他的脚底已经全是血泡,在寒风的侵袭中,已经麻木到毫无知觉。
双腿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
登上最后一道阶梯,他们到达的是万仞山最高峰的峰顶。
站在这里,向下俯瞰群山,才真能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许多人在无法抑制的狂喜过后,便是一阵抵挡不住的疲惫,再也无暇去欣赏这难得一见的美景,只想着捞个住处好好歇上一歇。
登仙梯,当真不是人干的事!
山顶云蒸霞蔚,景色美不胜收,几位身着白衣的年轻男子女子正襟危坐在书案后,桌前整齐列着一排排玉简。
见他们来了,招呼他们前去登记。
“恭喜二位师妹师弟成功入我凌霄剑宗。”负责登记的是一位明眸皓齿的年轻女子,语气十分温和,举止大方,此刻正笑吟吟地和他们道喜。
“原以为今日登顶的人够多了,想不到又来了两位,这是厉害的人物都赶着最后一天来么。”
窈窈前头有六个人,按照先后登顶的顺序,窈窈排第七,薄曦第八。
“师妹,你先来,报上姓名即可。”那女子提笔,温和地看着她。
一入仙门,便是抛去一切俗尘,不问出处,只问名姓。
窈窈想了想,给自己安了个姓氏,“白窈窈,窈窕淑女的窈。”
薄曦在那女子问询姓名的时候,就暗暗竖起耳朵听,听到少女后一句话,耳尖突然一红。
窈窈看着女子提笔将自己的名字登记上,旁边列着当日的排名与登梯用时,她用了大概六个时辰。
视线上移,落到第一个名字上头。
曦曜。
窈窈挑挑眉,问道,“师姐,第一名可是一个身穿红衣的少年?”
听到少女问话的薄曦心中突然一刺。
“是啊,怎么,你认得他?他仅仅用了两个时辰就走过了登仙梯,不仅是今年新生的第一名,在我们宗门几百年的考核中,也是独一份呢。”师姐说起他,眉目中都带上了亮光,“这位师弟真可谓是几百年一遇的奇才,果然英雄出少年。”
窈窈摇摇头,“我不认得他,只是在路上遇见过,说了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