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剁椒鱼头
接到程夏的电话时,程帆打完工,回学校。
他下午有课,听程夏问他在哪儿,又神秘兮兮说,要给他送东西。
两校离得不远,十来分钟后,程帆赶来校门口,见到跑腿员。
他拎着塑料袋,到长椅落座。
身后有人追来,舍友随口问:“买的什么?”
程帆擡了擡下巴:“不是买的,是我妹妹亲手做的。”
取出里面的打包饭盒,解开饭盒盖子,里面躺着一只只白白胖胖的饺子,憨态喜人。
饺子个头挺大,挺着大肚,看着就知道馅料很足。
早就听说程帆有个妹妹进了中餐班,似乎厨艺天赋很好,上次参加什么比赛,拿了个冠军,被二中大力宣传,整个市区传遍了。
连狗都知道今年二中压了一中一头,老显摆了。
手工水饺,外面餐馆很难见,不知道程帆妹妹做的是什么味道,想着,对方问:“帆哥,给我尝一口呗!”
程帆把筷子递过去,舍友立马夹走一个,边吃边点头:“香,这个韭菜味真带劲儿,跟我以前吃的韭菜不太一样,味道没这个浓郁。”
又一脸艳羡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你妹妹对你真好,还记得冬至给你送水饺。”
“冬至要吃水饺?”程帆没听说过,饭盒的保温效果很好,寒风里,升腾起袅袅热气。
接过舍友的筷子,他快速夹起一个饺子送来,表面热度流失,温温热热,内里肉馅儿又烫又鲜,还很多汁儿。
舍友咂咂嘴,听程帆问他要不要再来一个?
舍友忍住馋虫:“不了,你妹妹送你的,你好好吃。”
又郁闷道:“怎么我没有妹妹呢?滋源来自企鹅群要而无要死要死幺儿整理不过我爸妈今年不到四十,还年轻,应该还能再生一个。对,回去就让我父母帮我生个妹妹,最好可爱活泼点的,会厨艺就更好了。”
吃饺子的程帆,差点把自己呛到。
*
过完冬至,迎来元旦,小寒。
月考完,放假两天。
之后返校上课,一直到一月下旬,正式放寒假。
这时已是隆冬腊月,寒风瑟瑟。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萧瑟的冬季里,市面上蔬菜少见,遇到大风大雪天,食物成了人们犯愁的难题。
于是聪明的人们想出用盐腌制,使得蔬菜方便储存。
腌,以食盐抹在蔬菜、肉类上,延长食材的保质期,甚至别有风味。
于是在这个物质丰富的年代,遍布蔬菜棚的冬天,人们为了追寻记忆深处的风味,大多人仍会选择在腊月里腌制……
一大早,程夏抓了程帆、范祥和邵俊,到菜市场采购鱼肉。
腊鱼,通常可以用鲢鱼、青鱼、草鱼和鲤鱼,其中以草鱼为最佳,鱼肉细腻,刺少肉多。
她一口气挑了六条,邵骏也给自家挑了三条。
范祥挑了一条,瞅见程夏她们挑了好几条,惊奇:“这么多,吃得完吗?”
程夏一点不担心:“只要保存得当,不会坏掉。这点,我还怕不够吃呢。”
十来斤的大草鱼,一共六条,几十斤的重量,光靠程夏,她肯定拎不动,幸好找来三位得力帮手。
零售价每斤22元,她们买的多,跟鱼贩讲价还价,最后每斤草鱼按15元。
平时草鱼也才16元一斤左右,现在临近年尾,加上天气寒冷,捕捞不易,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将近一千块,买到六条大草鱼,程夏还是比较满意的。
买完鱼,又来到猪肉摊,瞅见程夏身后三人推着小推车,大包小包,大黑塑料袋里,一抽一抽地甩着鱼尾巴,就知道这是大客户。
商贩热情地过来招呼,得知程夏要买几条肉和一扇排骨,顿时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
他瞅着程夏她们面嫩,普通人谁会来菜市场买菜啊,八成是饭店采购员,或是食堂采购:“我摊上都是今早新鲜现场,肉块还是热乎,不信你们摸摸?”
程夏不用伸手探,长期在厨房里摸爬滚打的人,瞅一眼肉块,肉色不白,呈淡红色,就是新鲜的。
她不关心别的,只关心:“猪肉怎么卖,还有排骨?”
商贩:“我们平时零售60元一斤,你们拿得多的话,给你按45,排骨是80元一斤,你要一扇的话,按每斤65元。”
程夏对这个价格不太满意:“猪肉30元,排骨50元,你摊上的两扇,我都给你包了。”
老板被她的壕气一懵,砍价砍得又是一懵:“现在生猪拿货价都要二三十,真不赚你们的。”
程夏也不废话,以退为进:“好的,那我们再看看。”
转过身,她看范祥和程帆两个愣头青迈步向前大步走,低声让他们走慢点。
两人长期合作出来的默契,邵骏知道她接下来要干什么。
程帆和范祥不明所以,才走出两步,听后面摊主喊她们回去,他打算亏本卖他们了。
程夏挑选了几大块猪肉,有五花肉,有后腿肉,两扇大排骨,逐一上称称重。
扫完款,程夏她们扛着东西没法乘坐公交车,东西太重,也不好拎,只能到附近找个三蹦子,拉回花源里小区。
走出市场,范祥感叹:“这位老板是不是傻,宁愿亏本也要卖给咱们。”
程夏程帆看他,跟看傻子似的。
程夏程帆也就算了,怎么连邵骏也是一脸嫌弃他的模样?
邵骏:“哪有老板会愿意做亏本生意?”
过年过节,物价上涨,猪肉老板卖30元一斤猪肉,可能挣得不多,排骨单价高,利润多,两厢一合计,还是挣钱的。
现在行情不好,只有饭馆参观采购,商贩当然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
在三位帮手的帮助下,顺利把肉和鱼擡到六楼。
杀鱼的活计儿,交给邵骏和他的师弟范祥。
两人被程夏锻炼出来,杀起鱼来,利落干脆,掏出的鱼内脏和鱼籽,单独装进一个容器里。
因为程夏说了,要给他们做鱼杂锅,两人哼哧哼哧,卖力干着。
想到美味的鱼杂锅,顿时一点不觉得累。
厨房里,程夏把大块猪肉,用白酒浇淋一遍,改刀成三到五公分的一条条猪肉。
肉太厚,食盐腌不透。肉条太薄,容易风干,口感偏柴偏硬,还比较咸,要厚薄适中,才可以。
切好的一条条猪肉,放到干净无水的容器里,备用。
往锅里倒食盐,加八角、花椒、香叶,程夏偏爱加一点茴香,帮助提香。
开小火,慢炒,逼出香料的香气,融入到食盐里,直到食盐微微焦黄,立即关火,晾凉。
晾凉后,用干净的纸张包裹住食盐和香料,用擀面杖,擀开。
炒熟的香料干脆,很容易被压成碎碎的颗粒,更好地融入到食盐里。
这时候草鱼已经处理好,因为鱼头几乎全是骨头,腌制了,没什么吃头。
可以把鱼头割下来,单独放到容器,能炖火锅,能煮汤……
鱼身从背部从中劈开,撇去鱼腹内黑膜,用清水冲洗,可以减少鱼腥气。
也可以不清洗,直接抹上盐巴,放到容器里进行腌制,这样更简单。
程夏不喜欢鱼腥气,清洗后,悬挂晾干水分,给鱼身抹上一层白酒,杀菌消毒,然后是一层炒好的焦香盐巴,均匀涂抹,确定每一片鱼身都能和食盐亲密接触。
抹好食盐的鱼身,整整齐齐码放到容器,倒扣上塑料盆,盖上。
猪肉,排骨,也用同样的方法抹上一层盐巴,放到另一个容器,盖上盖子。
两扇排骨,需改刀成三四根的直排,方便盛放到容器。
五花肉,都被程夏拿来腌肉,剩下的猪后腿肉留着,她另有妙用。
接下来,大概要腌制三四天左右。
忙活一上午,终于把腊鱼腊肉腌制上。
看时间,来到中午十一点半,大家饿得冒火。
邵骏把米饭整上,程夏看两半相连的鱼头,腌制了二十分钟,应该腌好了。
给鱼头底部垫上生姜片、葱段,上面先铺一层姜丝,葱丝,再铺一层提前用剁椒,葱姜蒜末,生抽、胡椒粉、白醋、食盐和料酒调制好的酱料,均匀铺上鱼头,上锅隔水蒸熟。
剩下的五个鱼头,两个拿来炖汤喝,剩下的三个,丢到鱼杂锅里一起炖煮。
把鱼头从中劈开,劈成两半,用清水冲洗掉鱼头内的血块,加生姜、食盐、料酒给它腌制几分钟。
热锅冷油,把全部鱼头煎一煎,煎得两面金黄。
一锅放不下,只好改成两锅煎,盛到容器里。
锅中残存底油,取出四个半边鱼头,加葱姜,继续煎一煎,给它煎得透一点,围着锅沿边浇淋一圈料酒,达到去除鱼腥气的目的。
等到料酒蒸发后,往锅中倒入适量热开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锅中汤水由清亮,转变为浅白,随着大火沸腾,逐渐荡漾开浓稠的奶白色。
转中火继续炖煮,煮出鱼头内的氨基酸和胶质。
她把清洗干净的其它鱼杂,逐一用热油煎一煎,放到盛放着煎鱼头的容器里。
剁椒鱼头蒸制的时间差不多,她用筷子插了插,给它关火。
把锅中鱼头汤腾出来,放到新买的紫砂煲里,继续炖煮。
洗刷净的铁锅,炖上鱼籽鱼杂,还有六个半边鱼头,一起炖煮。
忙活到十二点半,终于开饭。
鱼杂锅,程帆、邵骏和范祥都在酒席上吃过,滋味儿美妙。
一大块鱼籽捣开,浇上鱼杂汤汁儿,拌着米饭一块吃,那个味儿,老香了。
一口鱼籽饭,颗颗分明,鱼籽饱满,鲜味分子在口腔里绽放……
鱼泡美味,又少,更是被大家争抢的对象。
范祥感叹:“为什么每条鱼只长一个鱼泡,要是多长几个就好了。”
邵骏瞅见程夏给自己舀一碗鱼头豆腐汤,一声不吭,手里的勺子一勺接一勺,不停手。
紫砂煲里,牛奶稠白的鱼汤,咕嘟咕嘟,热气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