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全村都在羡慕宋海建捞上来一网金枪鱼。
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好货卖不出去也仅仅是空欢喜一场。
就连宋来财也会和儿子孙子们商量,看看能不能想到办法,把这批金枪鱼卖出去。
“听建国说,马主任开价一块钱一斤。”
宋天祥说着就没好脸色,“我还当那是个什么好人,结果吃相也太难看了。”
“天祥,就没有别的路子?”马淑兰焦急地问道。
那可是金枪鱼!
十多年前村里有人捕到一条金枪鱼,都以几块钱一斤的价格卖出去了,这会儿没道理只能卖一块钱一斤啊。
“我能有什么办法,他宋海建不是能耐吗,又是认识供销社的,又是认识雨伞厂的,比我强多了,轮不到我来操心。”
宋天祥没好气地说道。
这件事确实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而且这几年村里都在说,宋海建比老宋家所有人加起来都强。
听得多了,宋天祥心里自然不忿。
宋来财思考两天后,主动来了三房这儿。
他过来的时候,冯玉芬正在家里做饭,宋海建则是去了海上捞鱼,给金枪鱼投食。
毕竟不知道买家什么时候出现,总不能一直饿着这批鱼。
尽管他投喂的那点东西,对于如此体型的金枪鱼来说不够塞牙缝的,但也聊胜于无。
“老三家的。”
宋来财咳了咳,叫了一声。
厨房里的冯玉芬这才发现家里来人,擦了擦手从里面走出。
“爸?”
冯玉芬有些吃惊,不过还是客气地邀请公公进屋。
然后去给公公倒了一碗水。
“海建呢?”
“他出海去了。爸,你喝点水。”
冯玉芬把碗放到公公面前的桌上。
宋来财吸着烟杆,吐了几口烟圈,然后开口。
“事儿我也听说了,虽然一块钱一斤太少了,但总好过什么都没捞着。海建回来你劝劝他,实在不行就卖给供销社了。”
冯玉芬面上很恭敬:“好,等他回来我会转达。”
“我也没什么事,你忙你的吧。”说着宋来财站起来。
冯玉芬跟在他后面,送他出了门。
看着公公走远,她便回到厨房继续做饭。
晚上吃饭时,冯玉芬把这事儿和儿子说了。
宋海建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海建,你不要有压力,妈觉得不管最后这批鱼卖了多少钱,我们都是赚了的。”冯玉芬安慰道,她亲眼看着儿子这些天为了这批鱼如何奔波操心,心中也十分难受。
她很想帮上忙,可她什么都不会,更不认识什么厉害的人。
有时候人的出身真的决定了高度,一辈子都接触不到更高阶层的人,又谈何跨越阶层呢?
冯玉芬唯一能做的,就是劝自己和儿子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