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这次的战争虽然发生的不大,但是对边境这块地区来说,这边经常受到其他国家或者部族的骚.扰,如今大国在这场与蛮夷部落的战争取得胜利,也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对这些外敌说——大国不怕他们。
只要把他们惹急了,都能把他们的老巢都端了!
而那些原本跃跃欲试的草原部族之前是打算跟着这个蛮夷后面捡点漏的,草原上的蛮夷部落还是要比他们这些部落大的多,存在时间也久,他们每次跟蛮夷部落碰上都没有什么好果子,被迫听蛮夷部落的话,部族里面不少年轻力壮都跟着去了蛮夷部落。
而现在事实跟他们说,这么一个大部落竟然被那个国家给灭了!
.......那他们跟大国碰一碰,根本沾不到便宜,甚至还会自取灭亡,这般想着,这些部落都沉了下来。
大战胜利,京城编写大国报的文官们都等着大将军他们回来,他们可都是听说了,那些边疆百姓都拿着锤头镰刀这些来杀敌,这等与众不同并且体现百姓们对爱国守护家园的反应,自然是要写上大国报好好夸奖一番的!
最后这一场战争从前线传到皇帝手里,上面写着的消息对皇帝来说,是一件十分令他愉悦的事,他还记得当初荆行提出要从创办大国报时说过的话,这些可以让百姓们清楚国家正在发生好的变化,从而关心国事,会有一种爱国的凝聚力。
皇帝在坐上这个位置之前就有深入百姓去了解,那个时候国家之间经常打仗,百姓们生火在水深火热之中,再来几次的自然灾害,百姓们根本不关心国家打不打仗,谁统治他们都可以,尤其国内内乱的时候,百姓们只知道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接受谁,甚至还出现过百姓把县城绑起来,主动开门投降的事。
这件事在皇帝心上落上深刻记忆,他想要是他当上皇帝,他的百姓这般,那他这个皇帝当的真是失败。
这也成为时时警醒皇帝的那根弦。
最了解皇帝要数岑松清岑大人了,大晚上皇帝来他府邸爬上他的床,就算这人什么话都没有说,两人从小相伴长大,岑大人在迷迷糊糊中就能感受到皇帝的好心情。
皇帝心情好,封赏了这些保家卫国的功臣,同时夸奖了边疆县城,减免赋税,这次捐赠物资的商户皇帝也没有落下,荣福县的商户跟着荆行进行第二次捐赠了,每次都是紧急时刻,荣福县进行这两次捐赠的商户都被皇帝赐名“良商”,荆行和季福更是直接被誉为“皇商”。
没有任何一个商户是不满荆行他们得这么高荣誉的,对荣福县商户来说,要是当初没有荆行来劝说他们,他们就有一半的人不会跟着荆行一起做那般的事,后面也就不会有这些事,尤其这第二波被皇帝夸奖的“饼干”、“泡面”、“棉袄”关联到的商户们,更是清楚这个荣誉是荆行为他们提供的,虽然荆行占比分成大,但是荆行原本自己就可以干成这些事情的。
这般的大恩大德,这些商户更是不可能忘记。
而其他县城的商户们当初看到大国报上荣福县商户们这般举动被皇帝夸奖,有崇拜的,自然也有羡慕嫉妒恨的,暗地里怎么把这件事说的多么不好听也另外再说。
虽然一个个嘴上说着这荣福县的商户这般干是不对的,带领了一股“不正”之风,但这次机会出现却跑的比谁都要快,甚至有商户大晚上去敲县长家门的,有在茅厕门口跟县长说捐物资这事的,一个个都恨不得亲自去皇帝面前说。
他们这次能被皇帝表扬赞赏就能让他们在商圈混的很好了,当然有聪明的商户知道他们这次是沾了荣福县那群商人的光,之前荣福县这群商人那些不好的看法,此时想起来心里惭愧。
这件事封赏的事情其实事在荆行的预料之中,尤其郑文星还提醒过他,皇帝这边是有意想给荆行封赏的。
这个时代皇权至上,荆行和季福商量了一下,夫妻本是一体,彼此面对未来的无论是好还是坏的日子。
荆行也是想把自己能得到的都给季福,这些荣誉权力亦然,荆行还记得当初季福就有跟他说过要去京城开铺子的样子,现在有了这层身份办事也容易,还能得到最高权贵的庇佑。
皇帝的这次封赏在大国报上用很大篇幅来进行描写,从将士们到边境严寒地区的严重不适应到最后战争取得胜利,皇帝大力赏赐这些都娓娓道来,不管是大国百姓们都看到了大国将士的衷心爱国,这些商户们无私做出的捐物贡献,边疆百姓们一同抗敌英勇无畏,最后更是对他们的皇帝这般仁慈心厚而高兴,就像这个大国报最后说道那般——“日后的大国,只会越来越强,百姓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