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高勃此人出身寒门,比不上氏族高贵又鄙夷平民低贱的寒门。他本人有几分傲气,认为自己至今未能成为将军级别的人物,纯粹是因为氏族对寒门的压制,不给他晋升的机会。他自是对氏族有所怨怼,对不学无术的氏族子弟嗤之以鼻。
但要说他有多敬重如于归奇、阎济一类自底层爬上来的人物,实话说一丝敬重都无,他会在阎济麾下效力,不过是因为阎济所代表的平民阶层正与氏族针锋相对,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个道理他当然明白。等把氏族的气焰压下去,那区区低贱的平民岂能比得过家底不薄的寒门子弟?到时候运道会偏向寒门,于归奇与阎济之流失了运道加持也必将居于寒门之下。
不错,他认为于归奇与阎济能成为大将军与上将军,全全是因为运气好,在他们崛起前,氏族一直在打压寒门,这才让平民钻了空子捡了漏。
难说巧是不巧,今日之敌正是他所讨厌的两种人,氏族与平民。
由于越怀元的队伍看上去就不像精兵,尤其装备简陋,唯有阵型齐整一个优点,在被氏族折腾一番后连此优点都丢了,高勃便认定其乃贱民无疑。再者,若是此队伍由寒门子弟组成,面对嚣张的氏族,肯定要么与氏族据理力争,用学识与道理打击氏族气焰,要么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始终游刃有余不乱分毫。此外,如有必要,寒门子弟一定会顾全大局,大度地原谅氏族傲慢无能的本性,绝不会像敌人这支氏族与平民拼凑的军队一样,内有不合,让对手看笑话。
而他若想拿下这支队伍,只须在敌人进攻之际,将敌人前中军牵制住,再让轻骑去取氏族小子的人头,这以少胜多之功便能落至他手。
高勃胸有成竹,下令今日不再固守,找准时机变阵鹤翼,把敌方前中军包围,省得这些平民去当氏族的狗。算起来,他此举乃是在替平民保护他们的尊严,委实不失为一件善事啊。
他嘴角扬起一抹嘲弄的笑。
未让高勃等多久,干阳留在隘口守备一夜的队伍撤离,那支被他轻视的队伍慢慢悠悠地在隘口站定,马上就要重整阵型,高勃怎会给他们机会。
只见他颇有气势地扬手一挥,游寨九骑即刻驾马冲向对面的敌军。
别看骑兵少,这九骑个个都会骑射,且不须他们杀伤多少敌人,只要给敌人添些麻烦即可。
高勃可不认为这一招就能破坏敌人整个阵型,估计就是引起点骚乱,使敌前军手忙脚乱,这就够了。他盯着敌方前军,手悬在半空,随时准备号令进攻。
然而骑兵射出的箭矢被敌方前军的盾兵慌慌张张举盾挡下了,同时有两队长矛兵急奔而出,大喊大叫一点不齐整地将矛扔出。
飞矛惊了马匹,有两个兵卒被甩下马,恰好被一矛扎死,还有一匹马不幸受害,在把主人甩下后,顺脚把主人踩死了……
高勃惊疑地瞪大眼,虽说这两队长矛兵扔出矛后连滚带爬地回了队伍,连长矛都不捡,但他高勃傲归傲,却不是个傻子,敌人明摆着就是在扮猪吃虎!
等幸存的六个骑兵逃回游寨,高勃沉默地放下手,压下了先攻的心思,准备再看看情况,到底是敌人运气好,还是如他所想的扮猪吃虎。
事实证明,他多虑了。
对面的虎锋军整阵完毕,丝毫不耽搁不试探,一股脑地冲向游寨的盾墙,发出让人牙酸的碰撞响。而敌方平民组成的前中军直愣愣冲过来,氏族把控的后军竟仍愣在原地。更让人无语的是,对面骑着马的氏族公子正指着前中军骂着什么,大概是骂这些平民不听指挥?骂完之后那氏族公子双手抱胸,昂着下巴,一副静看前中军如何输的模样。
好么,想他高勃且算是见多识广,对那些氏族的德行不说了如指掌,也是熟知一二,还从未见过如此惹人厌恶的氏族,意气用事盼着自己队伍战败,图什么?难道前中军败北,后军能得利?亦或者这位高高在上的氏族以为自己是天生战神,单凭不到百人的兵力就能破了他这铜墙游寨不成?
连身为敌人的高勃都看着气恼,更别说对面的虎锋前中军了,他们原本拥有不成功便成仁的激昂战意,即使是卑贱平民的莽勇,在两相对比之下也显得尤为可敬,但当有人发觉后军未跟进不说还一副看笑话的模样时,那种愤怒与心寒迅速在整个队伍蔓延,以至于一鼓作气中道而止,士气极快衰竭。
不得不说,高勃都不禁怜悯这些虎锋兵了,故即刻下令变阵,欲尽快送他们上路,彰显仁慈。
游寨遂自圆阵后方分出两翼,从左右两侧包抄虎锋军,虎锋军反应不慢,从方阵转换成圆阵亦非难事,只可惜他们的士气低糜又无领首,根本抵抗不了多久。
高勃收回怜悯的目光,让持旗兵晃动旗帜,命伏兵轻骑出动,速取敌将之首。
在他看来,此战获胜仅是时间问题。
收到出击指令的轻骑同样是这般想的,他们的敌人何其松懈,那挤挤挨挨簇拥领首,阵不成阵的状态,以及说说笑笑毫无警惕的模样,无一不表明此乃一只轻松可猎的肥羊。
不过,两队轻骑依旧选择谨慎地绕远袭后,不怕别的,就怕肥羊被吓跑。
未几绕至敌后,两队轻骑的队率几乎是齐头并进,他们对望一眼,无声地诉说“敌首归我”四个字,那股即将立功的振奋劲儿令他们身下的马都兴奋异常,狂奔甚疾。
马蹄踏地的声音总算使他们的猎物从悠闲的状态脱离,猎物们慌张地四下张望,有一人瞄见猎人,惊呼一声“敌袭”,脱队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