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1 / 2)

第124章

林骁的决心赵谨不知,亦不想知,她正为还恩报果而制定谋策。

先了解干阳如今具体形势,自然由东馗愚提供消息。东馗家耳目遍布天下,纵赵谨不喜他们的无孔不入,也不得不承认密探的作用极大,若消息灵通,可以一步先步步先,尽占先机,反之落后敌人一步就可能一步步走进敌人精心编织的陷阱,十死无生。等有机会,她定要暗中培养一拨忠心于她的探子眼线,以后若与辅天三家为敌,一拨无人知晓的密探比一队精兵还重要。

收敛偏移的神思,赵谨边听东馗愚说边默默分析。

“峻阳有兵马三万,两万王上亲兵与一万大将军亲兵,大将军聂无难只负责保王都安宁,若都城内不动兵戈,聂无难的兵马不会动。王上亲兵主要保护武阳王,赤青星是顺带,一旦武阳王与赤青星同时遇险,王上亲兵必会弃赤青星。”

即是说,于秦茂与氏族而言,强攻王都不可取,派刺客混入王宫,再调虎离山刺杀秦琅才是上策。并且,他们肯定也想要武阳王的命,毕竟武阳王不蠢,谁做局害他他必然心中有数,若能活着醒来,他绝不会放过氏族与秦茂,哪怕秦茂是他儿子,他曾予此子慈爱。

故赵谨敢肯定,武阳王的病没那么简单,心脉受损或许有之,但昏迷不醒必是药物所致,且是奇毒,寻常医者不能察不能解。能解者,要么如谧一般是神医,要么像她这样善用蛊毒,以蛊入其体吞食毒物。

思绪一瞬掠过,赵谨未开口,东馗愚便接着讲起敌人的情况。

“陆白两氏族连同支持二者的小氏族至少调派兵马两万,加上秦茂暂持王权征调的常卒三万,合计五万兵马,把持了通往峻阳的要道及峻阳周边县邑。秦茂且摆宴数日,不少将军县令受邀前往,即便没有十之七八归顺秦茂,也得有十之二三,这些人的名单某会尽快交到赵大人手中。另外南月有异动,朝廷急需王位上有人主持大局,朝中不少人包括太子党官员倒戈至秦茂一方,极少数认为太子之位该顺承给其子秦琅,更多的还在等武阳王苏醒,暂未站队,然一旦南月出兵,武阳王仍未醒,这些人恐怕不得不倒戈。”

闻言,赵谨又可以肯定一件事,南月必已与陆白两氏族勾结,不然南月不会急于出兵,理由很简单,南月善水战不善陆战,干阳虽打了两年仗,但兵力损失算不得大,因为在薛氏于寻杜一战立功的情况下陆白两氏族为巩固地位权势,争抢着上前线立功,氏族将与氏族兵马派出去不少,回来的不多,损耗的是氏族,王族将士与常卒数目仍是充足,粮草军需同样是氏族用氏族的,武阳王只调军需给游散常卒,是以干阳兵力粮草皆不至危急,南月这时出兵攻打干阳便如同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事倍功半。

倘若南月真心想攻打干阳,按理应耐心等着干阳真的陷入混乱,若仅仅是得了武阳王病重的消息就急匆匆来打未免过于单纯鲁莽,就不怕武阳王使诈,特地架起鱼竿以饵相诱,好提前解决隐患,省得亡兴之时后方失火?因此,南月此番不过是做个出兵样子,相助盟友夺权罢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陆白两氏族虽这两年频频往前线派兵送粮,但实际上并未得到多少军功与名望的回报。如居高郡一战,白氏领兵去打,半月无半分进展,损耗倒是一日千里,最终能拿下居高郡靠得是太子秦修。秦修手下有一位谋士救过居高郡郡守的命,郡守重恩义,在家国大义与救命之恩之间纠结良久,选择了报恩,开门投降,也是看在秦修名声好,能保居高郡将士活命的份上,否则他哪怕恩将仇报都不会开城门,之后那郡守跳下城墙自尽谢罪,居高郡降卒归顺秦修,秦修当之无愧为首功。再如兴西南争地战,陆氏半点功劳没捞到,反倒惹了一身罪过。

陆白两氏族如此不堪用的原因无他,武阳王压制氏族太狠,导致氏族兵马不丰,少有立功机会,氏族本身又是多文士重门第,于练兵治军一道不甚懂,而氏族门客多善阴谋诡计与结党营私,读过几本兵法便敢自称军师,举荐人才只看利多利少与关系是否紧密,还颇会做表面功夫,以至于氏族军营夸大欺下之风盛行,那些乡野有能之士很多都被欺压到无法出头,被武阳王趁机暗中招揽,同时武阳王还暗送一些品行有问题却有点能力的将领给氏族,进一步坏氏族根本。且在氏族对外宣称有精兵良将时,武阳王表面忌惮实则故意放纵,就等着一举铲除已成祸害的氏族。

三大氏族唯薛氏发觉得早,投效武阳王得早,未被这般压制,陆白两氏族则一直被暗中打压而无有察觉,大抵是最近受了黑斑星点拨才意识到问题所在,进而急切对秦修与武阳王出手,打算扶持秦茂上位来扭转败局。

“薛氏具体是何情况?”

于赵谨静思时东馗愚停了话语,现下她问,他才开口答之:“薛氏族长被人毒杀,其下三子争位,老二与老三查出是老大动手弑父,老大否认,并怀疑是老二弑父,因为薛氏老二与陆白两氏族子弟来往密切,保不准就成了家贼。老三左右摇摆,一会儿支持老大,一会儿支持老二,暗中挑事。”

倒是不意外,陆白两氏族被常之仲钻了空子,薛氏又如何能出淤泥不染,尤其是族内争权夺位,但凡有丁点野心,就不会放过任何机会,哪怕做个傀儡也比在低位看人脸色过活强。

这三人皆不可用,推他们其中任何人上位都是拱手把薛氏送给常之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