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老人将头紧紧贴合在地上,明明身子骨一直在抖,话音却十足清晰。
“我县愿交出钱粮,只求保得一条贱命,若大人不愿黔首离开,我等也会遵从,绝不私逃,还请诸位大人发发慈悲!”
言罢,老人磕了几个响头,瘦弱的身子骨颤颤悠悠,仿佛随时会垮掉。
林骁望着老人卑微的身影,心中很不是滋味。她攥了攥拳,想去把老人扶起来,步子刚前蹭一寸,一只寒凉的手就抓住林骁的手腕。
林骁偏头看向身旁的赵谨,隔着面具四目相对,她明白了赵谨的意思。
作为仅比伍长高一级的什长,越过伯长与军师以及阿塔司等人去扶老人着实不合适。赵谨让她稍安勿躁。
闭了下眼,林骁微微点头,下一息赵谨便将手收了回去,林骁稍怔,有几许怅然若失,但现在不是在意这个的时候,她的目光直直望向前方。
阿塔司依旧坐在高马之上,没有施以仁慈之意,不是为人冷酷无情,而是让利给干阳。卫忠臣作为王上身边的谋士,必是很会安抚民心,他从高头大马中穿行而过,来到不敢擡头的老者面前,并未如林骁料想那般扶起老人,而是负手温言。
“老人家,合盟军非滥杀无辜之军,请不必担心。”
老人没有放松绷紧的身子,小心奉承着说:“大人所言极是,谢诸位大人垂怜。”
“只是行至此县,合盟军耗费颇多,还望县民慷慨赠粮三成,且为避免军机泄露,在战事结束前望诸父老莫离开县城。待战事结束后,若县民不愿离开乡土可成为北国边陲子民,若县民想离开故土,北国将士也不会阻拦。”
在“只是”二字飘出时,老人抖颤一下,在“赠粮”二字落地时,老人肉眼可见的松懈几分,后面的“三成”似让老人惊讶,悄悄擡起头来。紧接着“军机泄露”与“莫离开县城”又让老人再度以额贴地,但其身已不再颤抖,似是安心不少。之后的话,老人明显一耳进一耳出,几乎卫忠臣话音刚落,老人就回应道:“诸位大人慷慨仁信,老头子与县中黔首感激万分,愿赠半数县粮与合盟军以还报恩情!”
“既如此,合盟军就不推辞了。老人家快快请起,麻烦替大军安排住处。”
卫忠臣这时才将老人扶起,老人一边感激地说着“不麻烦,这是老头子应该做的”,一边随着卫忠臣的力道站起,旋即又躬身向卫忠臣与飞腾军拱手一礼。
老人这般委曲求全的卑微姿态让人看得心酸。林骁明白卫忠臣之举的用意,若他从一开始就表现得随和友善,老人怕是会战战兢兢始终心存防备,没准会当面恭迎大军入县,私下就筹谋着逃跑或下毒,一旦做了不利于合盟军的事,合盟军就难以轻饶这一县的县民。
反之卫忠臣表面随和,实际摆明了要谋取利益,老人再多予一些利买全县人的命,双方相当于做了买卖,老人多少能安心,只要合盟军不先展露獠牙就不会走下下策。
等战事结束,少耕县可以追随胜者,兴胜,少耕县便是虚与委蛇,合盟军胜,少耕县可以直接依附北国,左右于兴而言少耕县及其县中黔首并不重要,这位老县长估摸着就是知道兴王不会派兵驰援少耕县才会这样轻易地开城投降。
同卫忠臣的举措一样,老人所展露的胆怯与卑微也都是为了让合盟军放心,无声地承诺少耕县县民定会听从合盟军安排,绝不敢生出半点歪心思。他们只求保命。
林骁很佩服老人,如若她处在老人的位置可能会选择与敌人硬拼,倒不是为了高高在上的王以及使百姓饱尝战乱之苦的诸侯国,而是为了身后的亲朋,林骁没有勇气轻信敌军的仁慈。
另外,林骁还注意到一点,卫忠臣一直以“合盟军”自称,并未单独提及干阳虎翼军,这即是不独占好印象,没有把少耕县变成干阳城池的意思。她看不见阿塔司的脸,但能感觉到阿塔部落与虎翼军之间因算计而生的隔阂淡去许多,二者合盟关系变得更为牢固。
跟随老人进入城池,少耕县的氛围十分紧张,在外驻足的都是青壮男子,没有女子孩童与老人,他们仅向合盟军投来很短暂的一瞥就低下头颅,那一瞥饱含愤恨与不甘以及浓烈的忌惮。
林骁期望这些人聪明些不要做傻事,否则害的是全县人。
少耕县不善农耕善百工,因此县内房屋整齐精致,县长居处比寻常百姓住的屋子更宽敞贵重些,有不少精美的青铜制品。可再宽敞也住不下阿塔军两万一千人加虎翼军二百八十三人,县内歇脚店亦盛不下这么多人,毕竟这小县才一千来户五千多人。
合盟军排长队入城,才进去一小半便将县中主街塞满,那些青壮男子都不得不回了屋子。
老县长擦擦冷汗,冲大军拱手行礼,硬着头皮说:“诸位大人,小县地方实在狭小,恐委屈了大人们,您看可否让一部分大人在县外驻扎,小县会备足粮水供大人们食用。”
这次回应他的是阿塔司,他说:“就按县长说得做。伊雷,传阿塔司之命,留一百人在城内,其余人在城外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