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准备)(2 / 2)

她粗略算了一下,在这个朝代一斤棉花大约是三百五十文,就算省着些用,大概也只能做出来十个宝宝裤。

也就是说,就算不算布的成本,光算棉花,一个宝宝裤也得三十五文。

加上布,少说也得四十文了。

在秋冬天,宝宝裤至少三四个小时一换,一天至少要六个,也就是二百四十文。

她记得她刚穿越过来姜家的时候,一家子一个月的纯利润大概就两三千文,也就是说,一天实打实的就挣个一百文。

所以,她做的这个宝宝裤,难道只能有钱人家用,寻常人家用不起吗

幸运的是,她做这些的棉花不从市面上买,她田庄上种了不少。

如今新进姜家的贫民越来越少了,所以新棉被的赶制数量下来了,棉花堆积了不少。

姜月决定,先做出来一些,以二十文的半价卖出去,看看市面上的反响再说。

反正棉花是她种的,她亏也不会亏太多。

姜月用疏松的薄布作为宝宝裤的内层,细密的布作为外层,中间放上合适斤两的棉花,穿戴时原本需要胶粘住的地方她用绳子替代,一个均码的宝宝裤就做好了。

姜月将样品送到了城北,让那边赶制出一批来,放到百宝阁卖。

长安城的女子们听说百宝阁推出来一款宝宝裤,纷纷一头雾水。

她们来看了才知道居然是给婴儿使用的,问清了用法,知道这东西可以比尿布坚持得更久以后,一些刚生过孩子不久又饱受休息不足折磨,家境也还可以的女子就赶紧买回去试试。

那些富贵的,家里有孕的或者刚生的了,想都不想直接买了一些。

一些家里贫困些的,只有夫妻恩爱的才给家里买,姜月对此也束手无策。

几天过后,姜月收到了许多男子女子的登门致谢。

听说许多女子给孩子用了这个以后,孩子哭闹的次数明显减少了很多,她夜里终于能断断续续睡个觉了。

不少女子都感动地哭了,不停地夸赞百宝阁,夸姜姑娘妙手心灵,她们有的原本都觉得日子快过不下去了,是姜姑娘将她们从苦难折磨中拯救了出来。

有的男子说,明显能看见他妻子这两天的气色好了很多,人也有了生气。

姜月也发现,她们并没有像她以为的那样,真的将这宝宝裤当成了一次性用品,不怎么脏的,有的还会清洗晾晒着用。

百宝阁这样二十文一件良心价的宝宝裤,很快就风靡了长安城的孕妇产妇圈。

连宫里的娘娘都开始用了起来。

从呱呱坠地的奶娃,到两岁左右的宝宝,都有不少在用。

有女子称,这是百宝阁今年最伟大最感动人心的货品。

正当宝宝裤卖得风生水起时,突然某一天,有人发现长安城外有人扔了好大一堆宝宝裤的布。

姜月得到好心百姓的提醒,决定自己专程去看一看怎么回事。

姜氏不放心她,一定要陪着她一起。

姜月去了城门外,发现果然有好大一堆白布,看形状和质地,确实是从宝宝裤上拆下来的内层。

而里面的棉花,已然被掏得干干净净。

这数量,至少拆了一千余个。

姜月脸色变得难看。

姜氏大吃一惊道,“怎么会有这么多没了棉花的宝宝裤”

姜月分析道,“一定是有人发现了宝宝裤卖得价钱比棉花低,里面的棉花质量又不错,专门买宝宝裤拆了里面棉花,好赚一笔卖棉花的差价。”

宝宝裤内层的布太薄,做不了什么东西,所以被扔了出来。

姜氏一听,心疼的不行。这宝宝裤可是那些贫民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啊,这样不用就白白拆了,这不是浪费大家的心血吗

她问姜月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姜月沉声道,“能买这么多,想必也是个不小的商户。要棉花,估计是做布庄或者成衣铺子的。外层的厚布他们还留着在,我们顺着这个查,看是哪家做的事。”

姜月想着,这事恐怕很快就会在长安城内传开,必然有很多人知道宝宝裤卖得比棉花本身更便宜。

也就是说,或许很快还有别人来钻空子。

而真正需要的人,可能会因此买不到。

百宝阁将宝宝裤的价格提升到三十五文一个,暂停了宝宝裤的大批售卖,每个人一天只能卖二十个,多了便不再卖。

她一边限售,一边让城北那边支援几个人去长安城各家铺子里找找,有没有人用同宝宝裤外层一样材质做东西的,重点查手帕,锦囊之类的小物件。

长安城的女子们一听说有人低价买百宝阁的宝宝裤,赚里面的棉花钱,导致百宝阁的宝宝裤开始涨价和限售,纷纷喷那人黑心瞎眼,没良心。

用过宝宝裤的女子何其之多,还没等姜月这边的人查出来,就已经有女子从一家成衣铺子里的手帕上认出来了宝宝裤外层布。

据说,连上面残存的针眼走向都能对得上。

那铺子好巧不巧是刘家的,开在姜家的成衣铺斜对面,最近正同姜家成衣铺打着价格战。

没想到还能剑走偏锋,用宝宝裤的棉花做起了冬衣,用比姜家更低的冬衣价格吸引客人。

刘家成衣铺子被指认出来时,当家的还抵死不认,后来又许多女子一齐往他们家后院冲,当众揪出来许多拆过的和还没拆的宝宝裤,这才让人家没法再狡辩。

这事一过,刘家成衣铺在长安城的名声就臭了,至少几个月内,他家在长安城的生意都不会好做。

只是刘家虽然被民众公开处置了,但百宝阁宝宝裤的价格却没再降下来。

众人一边惋惜,一边也十分理解百宝阁,毕竟要不是发生这样的事,她们许多人都不知道百宝阁居然是倒贴钱给她们卖这样良心的东西。

涨价太应该了,再卖贵一些都应该。

通过这事,姜月觉得,低于成本价卖确实难以规避这样的问题,于是她把眼光放在了源头上——棉花。

长安城种棉花的人不多,也没有人大规模量产,而且产量也没有现代人种棉花那样丰富。

但是她有裴秋生,有他背后的系统,因此她的田庄棉花产量远超其他人。

她又圈了三个田庄,决定拿来专门种棉花,打算以一己之力拉低长安城棉花的价格。

只要产量够多,供大于等于求,棉花就能降价。

到时候,不仅女子们都能买得起宝宝裤,长安城的人,也人人都能在冬天穿得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