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闻氏来访(1 / 2)

第120章闻氏来访

百宝阁让乞丐帮忙做活的事情,很快就在长安城炸开了锅。

有些贵女一听见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便是问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得知是这几日才开始之后,才松了一口气。

若是她们发现此刻头上耳上戴着的东西竟是那些乞丐们做出来的,怕是第一时间就得扔掉。

一时间议论纷纷,有些人原本觉得没什么,可我没忍住跟风,时不时凑在一起讨论个两句。

百宝阁的销量一下子便下滑了许多。

原因无他,即使是姜月专门设置了个“扶贫行善区”,告诉众人只有这一块的东西是贫民们帮着做的,但众人对此不买单。

她们只觉得百宝阁与“贫民”搭上了关系,铺子里的东西都沾上了不干净。

姜月倒是不着急,毕竟她手上存款还有很多,也相信等这阵子热度过去了,销量定然也能恢复一些。

可那些木匠和石匠却是着急得很,自从有了贫民们的帮忙,如今东西的产量一下子便上去了很多。

可这半个月他们往百宝阁送东西时,发现铺子里还有很多东西积压着没卖出去,尤其是“扶贫行善区”,东西已经堆得老高了。

街上的流言他们也不是没听到,眼见着来姜家杂货铺的贫民越来越多,进百宝阁的客人却越来越少,他们怎么能不着急?

他们怕的不是别的,而是百宝阁开不下去啊!

万一百宝阁东西没人买了,开不下去了,姜姑娘发不出来月银怎么办?

毕竟,养着那么上百个贫民,夜里打的地铺都快将姜家杂货铺给铺满了。姜姑娘对贫民们又是给工钱,又是给做被子又是给做衣服,里里外外哪样开支不大?

他们可还听说,姜姑娘准备过阵子再租个客栈给他们住。

万一百宝阁真倒了,他们到哪里去找这么高月银的活计去?

因此,也不用姜月说,那些往百宝阁往返送东西的木匠石匠们,都自发的给百宝阁做宣传,

“哪里是什么乞丐做的东西?不过是贫民,而且他们现在收拾得可干净了,穿得可好了,吃得饱穿得暖,已经算不得是乞丐了。”

“他们不过是洗洗石头裁裁东西罢了,他们那双手干活前,那都是洗得白白净净的,半点脏污都没有。不然,百宝阁里卖的头花能那样光鲜干净?”

“百宝阁可真是个良心铺子,自己挣钱了不算,还想着救济百姓。这样好的铺子要是不支持,真是寒了人心啊。”

……

一开始他们说时,街上的众人只当是不信。

可时间久了,人们也发现,从姜家杂货铺里面走出来的人,那确实身上脸上都是干干净净的。百宝阁里那什么“扶贫行善区”,无论是珠钗还是头花,也确实一丁点儿的灰尘都没有。

众人心里面也开始动摇,会不会他们说的是真的?而自己也不应该对这样有良心的铺子抱有偏见?

但是动摇归动摇,真正去买东西的人却还是不多。

去姜家杂货铺的,还是大多去买买灯笼这样的摆件用具,而首饰中,也只有头花卖得最好。

因为一两银子一个头花大多是贫困些的女子才戴,她们心里不是很在意这是乞丐们裁出来的,只知道百宝阁的头花又便宜又好看,还嵌着珍珠呢,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而且这段时间以来,由于销量的提升,头花的样式可谓是越来越多了。

姜月从一开始日入几百两银子变成了日入几十两,有时候甚至只有十几两。

若是继续这样下去,倒是亏损不了什么,只是在不考虑买玉石、冬衣和棉被的情况下,基本上变成收支平衡了。

姜月知道时间酝酿的差不多了,是时候做出些措施改变现状了。

只是,她还没来得及拿出找人新写的有关扶贫济困的话本子去找封璟时,国公夫人闻氏却先来了。

姜月觉得意外,她知道闻氏是不喜好打扮之人,而且自从裴秋生被认为国公府世子后,闻氏似乎看她的眼神一直很纠结,也几乎不会主动来见她?

但她又觉得不意外,想到闻氏自己就是乐善好施之人,长安城百宝阁传出这样大的动静,闻氏迟早会知道,也一定会忍不住过来看一眼。

姜月是得到姜氏的通知,才从繁忙的里间走出来的。

闻氏一见到姜月,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艳。

只见姜月袖子轻轻卷起,显得散漫又随意。

她简单挽着乌云似的头发,未施粉黛,一张脸却格外清丽,尤其是那双清澈的眸子,比闻氏先前见到她时还要有精气神儿。

这姑娘整个人似乎都在发着光。

姜月并没意识到这许多,只是心中猜到闻氏的来意,主动问道,“国公夫人安好,可是要买什么?”

闻氏的马车此刻正停在集市中心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许多人都认识镇国公府的马车,便想往里面看是国公府的哪位小姐要去里面买东西。

这一看,便看到了闻氏。

莫不是闻氏久居内宅,不知道百宝阁这里的一些东西是乞丐帮忙着做的?

要不要去提醒她?只是自个儿这身份,去跟国公夫人说话也不合适。

只听闻氏道,“我听说,你安置了一些集市这一片流离失所行乞为生的百姓,给工钱给住处让他们帮你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