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万事俱备
闻北哲确实有想出来的心思,奈何把守他院门的人是闻渊指派来的,将门看得死死的,连好处费都给不出半分去。
守门的人也知道镇国公这次是气极了,不光是那天听见了府里人从街上带回来的传言,就连他出去上朝,都要被同僚们打趣着问上一问。
镇国公一边难堪,一边还要费嘴皮子说这事儿真是府里的下人做的。
但好歹下人也是出自镇国公府,好歹镇国公都丢了些脸面。
那下人,也就是阿山,原本镇国公是要发卖他的,是闻北哲求情将他留了下来。不过,镇国公还是让人打了他十大板子。
那阿山原本就在县衙挨过了二十板子,府里的板子力度可不比县衙轻,一板一板地打得极狠。
这十板子下去,阿山身后已然血肉模糊,虽然没断气,但这半年也别想下床了。
镇国公派他们来之前已经吩咐过,若是私自放他们出去的,与他们同罪。
因此这些个守门人才刚看过镇国公严惩下人,此刻哪敢放他们出去。
若是他们再闯出什么事情来,他们可挨不起那个板子,那是要人命的——银钱哪有小命重要。
因而姜月得到随云新传来的消息后,是真的放下了心,安心准备新铺子开张的事情了。
她已经做了好些个木雕和泥塑,都是这些时间一有空就攒的。刚搬家还带过来一期刚阴干好的白泥塑,足足有三十六个,如今也都上过了各色颜料,只等着过两天都能拿出来卖了。
走马灯并各式灯笼,她同小姜们一起做了些。
不过走马灯依然只放出一盏来卖,同手工坊的规矩是一样的。
折扇她原本是想做的,可实在是没钱买硬纸买颜料了,只好搁置一下。
既然她要卖珠钗,刚起步她有没那么多银两置办太多原料和物件,为节约成本又增加货物种类,自然也少不得要做一些精美的木簪。
无论是木雕还是木簪,姜月一律用的黄杨木,毕竟要对的住这百宝阁的招牌,每个物件儿都要尽可能地讲究一些,残次品和劣质品是不能摆上来的。
这黄杨木也不用去单独买,光是给封璟做椭圆形茶盘所剩的边角料就够她用的了。
若是她有时间,一口气雕几十根木簪那都是信手拈来的事,用料又少,论性价比,比寻常的木雕都要高些。
只是她雕得用心,木簪要雅致,又要新奇。
她不仅将长安城有名的珠宝阁都逛了一遍,在发现市面上的簪子几乎都千篇一律又称得上平铺直叙的梅花簪兰花簪以后,她便觉得心里有底了。
她在这木簪的设计当年更是花了不少的功夫,雕起来自然也慢些。
饶是如此,一天十支她还是能雕出来的,总共也就只设计了十个款式。
每一款拿到市面上,那都是令人惊艳的。
就比如一款梅花发簪,寻常的簪子不过是雕一两朵梅花平整地列在上面,姜月的这个却是大小不一的梅花层层叠叠又错落有致地叠在一起的。
梅花的形状也尽量贴近真实,每一朵雕得都精细,打磨得也光亮。
保证看见它的女子没有一个是不喜欢的。
兰花簪她也做,毕竟贵女们喜欢梅花兰花的太多了,她也要讨个巧,迎合下众女子们的喜好。
不过她雕的不是普通的小兰花,而是选的蝴蝶兰,手艺也比外面其他铺子的依然好上很多。
其他的簪子用的花的种类可就更多了,那都是市面上大多数人都没见过的。
譬如洋牡丹、曼珠沙华、玫瑰、桔梗、茉莉、小绣球、紫罗兰、风铃草,都是极为适合做簪子的。即使花型有相似的,姜月也能给每种花雕出截然不同的感觉来。
每种簪子她都只雕了四支,到了第五天她就不雕了,转而开始做起了珠钗。
集市中心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时间就是金钱,后面的木簪若是不够,店铺开张以后她边卖边雕就行了,抓紧做压轴的东西才是紧要。
她买不起金子来做珠钗,银钗倒是准备了一些,此外还买了些小珍珠,准备到时候串起来用。
古代金属丝制造,除去制作难度低但也容易断些的金银丝,铜丝是能在日常使用的,比金银丝也要坚韧很多。
这个架空朝代的铜丝质量跟现代比没法同日而语,但已经是不会轻易断的了。
而且颜色同珍珠在一起也算相配。
之所以不考虑铁丝,是因为铁丝若是做得太细,也是易断,而且用久了容易暗沉。
当然铜丝的价钱比铁丝要贵。
姜月估摸着这几天她交给铜匠铺子的铜丝应当是做好了,姜月正准备去取时,正巧对方派人给她送来了。
送铜丝的人是铜匠铺子里的学徒。
“姜姑娘,这是您要的铜丝,您清点下,没什么问题我就回去了。”
姜月拿过来数了数,一尺长的铜丝,一共是八百根,每根都做得很细,同她想要的差不多。
她笑着数出五两银子并二十文钱,“这是尾数八两,余下的二十文是给您的辛苦费,劳烦小哥跑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