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 / 2)

第73章

第二天岑玉秋心情很好,见到宋相宜之后,还特意问她是否用了早膳。

宋相宜还一脸纳闷地以为她转了性,却不曾想,这个人直接拿出怀里一块饼在她面前吃了起来,还边吃边同她说道,“这是我夫人特意为我做的。”

这话听得单身一人十八载的宋相宜双手紧握成拳,今日对耶律齐手下的审讯格外严加拷打下重手。

而与此同时,苏轻罗一早便收到陈府的帖子,请她到府上做客,当做回礼。

苏轻罗知道陈川愿意松口了,便带着人和礼一同上门。

赈灾一事并非苏轻罗所想那般简单,城中粮食尚有富余,但必须得先留在手中,以防乌托军何时攻打过来。

骏阳县边上的城池已经沦陷,若不是中间隔着一条又宽又深的河,怕是早就攻到这里来。

此河名为不渡江,原本上面架着一座桥梁,供两岸百姓日常往来。战事响起之后,对岸被攻陷之后,骏阳县连夜撤掉桥梁,将其砍伐凿断,任河水冲走。

此河河水湍急,地势凶险,就连船只都难以过河,故此名为不渡江。

如今对岸已经被开元军接手,却仍旧残破不堪,战后难以重建城镇。那边居住的百姓便成了游民,有些不惜生命危险,渡河过来抢一口吃的。

这些能过来的人,都是对岸熟识水性的百姓,更何况这些人饿极了个个便都是穷凶极恶之徒,只要他们溜入河里,就连官府的人也难以捉到,对他们没有丁点儿办法。

苏轻罗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有所了解之后,也知道了他们的难处。

苏轻罗从身上拿出一份地契,说道:“这是我在漠北空着的宅子,不知大人有没有办法帮我将它换成银钱。”

陈川一愣,“县主夫人是要将宅子卖了?”

苏轻罗点点头:“这是我母亲留下的宅子,平日里我也不会住进去,想着空放在那边,不如卖了好。我是想用这笔钱去隔壁的城镇多少都买点粮食,再到城门发放。如此一来,便不需要动用骏阳县的存粮。”

“这……”陈川皱起眉,一时为难。

本与她讲这些事,不过是想将她劝退,却没想到这个人当真固执,还要知难而上。

一旁的夏冬春听了却很是动容,她也是受过颠沛之苦的人,立即将头上的珠钗首饰和手上的镯子都取下来,放到桌上,“夫君,不如将我这些也卖了吧。反正我首饰也够用,还是卖了换点粮食,救助一下那些百姓。”

她们二人都将话讲到这里,只有陈川一人不言不语,左右为难。

苏轻罗看出他的难处,道:“陈大人

不必为难,不过我身边并没有什么家丁能用。不知可否借用几个衙役,届时我自己出城去临县买粮就好。”

“这自然是可以的。”陈川点点头,他又说道,“若县主夫人真心要卖这宅子,我倒是有个人选可以买下。”

这事办得很顺利,苏轻罗卖了苏府的地契,彻底与从前告别,又直接钻进买粮一事上。

夜里同岑玉秋说起时,岑玉秋一听到她要亲自,还有些许不同意,后来听到陈川给她派来四名衙役一同前往,这才勉强答应。

翌日,在她出门前,苏轻罗身边又多了四名会武功的衙役,以“官府”之名去办事。加上青鸾和小锦,这一行足足有十一人。

三天后,苏轻罗带着人和两车的粮食回到骏阳县,当天下午便将分袋装好的粮食分别推到东门牧民住的地方,与南门游民常常来往的地方,一同开城赈灾。

这一行径,直接引来百姓瞩目,大家都搞不懂这些新来的县主夫人究竟要做什么。

苏轻罗将分发给牧民的粮食交给了陈川看管,由他亲自带人在城门赈灾,而自己则是到了更危险的南门去赈灾。

南门是骏阳县的主城门,这里出去之后,便往四通八达的地去,如今城门一关,进不得出不得,颇让人为难。可城中百姓也知道城门口有几个隔壁县来的游民,时常在城门口打人抢粮,大家也根本不敢出去。

这次分发的粮食主要是大米,用小袋子每只都装了点,够一个人吃上一天,若是煮粥,一家五口也能吃上一天。

南边城门打开,百姓不敢靠近,都在观望。

苏轻罗是想将这些粮食发放给游民,借此劝说他们到骏阳县务农。她与岑玉秋打听过,骏阳县城外地广人稀,故此有很大一片草地,便让牧民方便起来。但其实还有一大块地方是空着的,那边偏远,就连牧民都根本不会去。

苏轻罗是想将这些人在那边安置下来,帮助他们建起新家园。

如此一来,劝说他们的办法就十分重要,以及得想办法重新不渡江的桥梁建立起来,才好将人接过来。

“小姐,这都大半天了也没有人过来,要不您先回府吧。”青鸾担心道。

苏轻罗站在城门口,与所有人一样,又劳心劳力地去盘点粮食。

这不过是第一天,粮食准备的并不多。一是担心游民□□粮的事发生,二是觉得刚开始派粮,那些人多多少少会有防备,不会过来领取太多。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适合在今日便将所有粮食都摆出来。

苏轻罗摆摆手,“不碍事,我不累。”

说罢,额头的汗珠低落在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