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1 / 2)

第427章

李长安轻轻放下茶杯,也不催促,只安静等着对面女子的答复。

各坐两边的李相宜与燕白鹿一个眼神交错,后者显然有些疑惑,不明白李长安为何要拉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湖女子。心思更有城府的李相宜几个思绪间便猜到了大半,杜康虽身为侍剑,但不论根骨天资都高于剑主陆双双几层楼,若陆难行这个出身正统的陆氏子弟止步于长生境,将来剑冢难保不会破格让杜康这个外姓女子担任下一个剑魁。而今剑冢冢主陆明阳已是四大宗师之一,接连失去裘千人与应天良坐镇的长安城,虽不至于岌岌可危,但急需一个武道大宗师摆在明面上以示震慑,光一个小天庭山的见微宫宫主显然不够,先帝姜漪尚在时便与朝廷眉来眼去多年的王越剑冢,自然不会再错失成为扶龙之臣的良机,更何况外头还有一个远在东越大献殷勤的东越洗剑池,两者之间称不上有何恩怨,但剑道成就也好,身份地位也罢,这两个为剑道而生的大宗门在不久的将来注定有一场看不见的高低之争。

李长安或许有惜才之心,否则也不会多管闲事的给杜康这个毫无干系的外人指点迷津,但更多的恐怕是不愿让其为朝廷所用。不过既然刀都送出去了,李相宜猜测即便杜康不答应,李长安也绝不会强求。就如同明君求贤若渴,也断然不会不择手段,有能之士皆清风傲骨,若折了脊梁与废物何异?

果不其然,杜康沉默了许久仍然没有开口的意思,李长安自顾喝了口茶,不急不缓道:“杜姑娘,你不必多虑,刀既然给你了,我也不会厚着脸皮抢回来,就如同我先前所说,曾彩云愿不愿意赠刀是她的事,你二人愿不愿意留在北雍是你们的事,我不强求,便没人可以强迫你们。”

杜康眉头舒展,终于开口道:“王爷,此事可否容我二人斟酌几日?”

李长安大方笑道:“什么斟酌不斟酌,腿长在你们身上,何时想来何时想走,都是你们自己说了算。”

杜康举杯正欲回敬,便听街道上一阵急促马蹄声由远而近,二人正疑惑之际,就见对面三人起身往外走去,临门一脚,李长安回头望来,笑道:“杜姑娘,曾记得你在武当山脚下问过我,若他日北契铁蹄南下,我李长安当如何,希望你没忘记。”

杜康微微一怔,神情动容,不自觉端着茶杯站起身。

这位北雍王曾说,古阳关外,便是她李长安的埋骨处。

杜康看着那个走出门去的青衫背影,仰头一口饮尽,这一杯,我敬你,他日有机会,望与王爷共饮杜康!

满桌菜肴皆是北地独有的风味,初来北雍时陆双双水土不服,很是吃不惯,在师姐杜康的哄骗下尝过几次,便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原汁原味的独特口味。就如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陆双双打小便听那些上山求剑的江湖人说,北地如何荒凉贫瘠,民风如何野蛮愚昧,当真正亲身走过这片土地,亲眼所见苍茫辽阔的孤野,才知道这里的山又高又险,这里的水又清又浊,这里的人淳朴且直爽,还有这里的少年人,脸庞黝黑笑起来眼眸却格外明亮。这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是中原不曾见的,但越看便越让陆双双觉着,北雍虽苦,却自在。

杜康回身坐下,陆双双夹了一筷箸菜搁在她碗里,嗓音一如往常:“她们没口福,咱们吃,师姐多吃点儿。”

杜康望向她愈发出落成形的侧脸,定了定心神,缓缓开口道:“双儿,有件事我想与你说。”

陆双双没看她,自顾夹菜吃菜,“说吧,我听着呢。”

杜康深吸了口气,酝酿了半晌的措辞,陆双双咽下口中吃食,似等的有些不耐烦,学着李长安的语气道:“杜师姐,曾记得在武当山脚下你问过我,可愿随你来北雍,希望你也没忘记。”

杜康愣在当场,神情既惊喜又愧疚,眼神也不似方才那般坚定不移。

陆双双轻叹了口气,放下筷箸,拉起她的手,轻声道:“师姐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咱们不是早就说好了吗?”

这个自幼独坐枯剑从不曾心起波澜的女子,忽然间心绪不稳,呼吸急促,她用力一拽,将陆双双搂进怀里,失去了以往的沉稳,微微颤抖的嗯了一声。

余光瞥见周遭异样眼神的陆双双心头狂喜,她的杜师姐终于不在人前拒绝她,她红着脸把头埋在她的胸口,眼眶酸涩。

她在心里轻轻对自己道,若她二人有一处自在的容身之地,那便是这里了。

——————

李长安三人走出客栈,迎面而来一队披甲冠盔的骑士,为首一骑甲胄鲜明,年纪约莫不到四十,许是此人生的白净,气态不同于寻常武将的杀伐戾气,竟有几分文人的温文儒雅。

来人行至跟前,翻身下马,面带微笑拱手抱拳道:“末将陈重参见王爷。”

李长安眯眼打量了一番这位昔日北雍第一儒将,似笑非笑道:“你知道我是谁?是朱永成告诉你的,还是你自己猜出来的?”

陈重微微垂眸,十分恭敬道:“大将军请王爷过府一叙。”

李长安嗤笑一声:“大将军?除了燕大将军,本王还真不知晓北平郡何时也出了个大将军?”

陈重脸色骤变,随即极快面复如初,只将身子再度压低,急转口风道:“禀王爷,是朱将军,朱将军恭请王爷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