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2 / 2)

男人就拿出鸡毛掸子,他很高、也很壮,那是他第一次打她,整个破旧的屋子里都是她的尖叫声跟哭声,还有男人的咒骂声,混合着窗外的电闪雷鸣,他是真的发了疯、失了智,要不是门口有邻居拦着,阮栖能被他打断腿。

小阮栖住了一个星期的医院。

从那时起,阮栖对雨天就有种莫名的抵触情绪,成了她的童年阴影。

其实不是因为挨打,阮栖隐约的意识得到,小时候不懂事,不明白什么道德不道德的,长大一点,也不忍心去责怪疼爱她的许佳宁,但是很多时候,会被一种莫名的矛盾的情绪拉扯,愧疚、自厌、愤怒许佳宁,又讨厌自己,许佳宁可以跟老公大吵一架,然后离婚嫁入豪门,她没有,她那时还很小,胆子也小,甚至没有人关心过她也会有情绪,只能憋着,憋不住了也只能憋着,她得乖一点,不然姜成不喜欢,奶奶那边是绝对不要女孩的,她无处可去……

第二天是周末。

下了一场暴雨,碧空如洗,整座城市似乎都被洗刷了一遍,空气清新。

阮栖做了一夜噩梦,小脸有些浮肿,神色倦怠。

她起来的时候季时屹已经跑完步回来了。

不知道是不是憋着什么邪火,看见她态度冷冷的,下巴示意玄关的盒子:“把你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收好。”

阮栖那个时候有点倦,脑子也不大清醒,还没反应过来就‘哦’了一声。

季时屹看她那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神色有些复杂,没说话,进屋冲澡。

阮栖看见盒子里的东西才想起昨天自己作的孽,她本来找了个很好的借口的解释的,这会儿反而不好跟季时屹解释了。

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季时屹一连几天态度对他都冷冷淡淡的,阮栖就更没有解释的机会。

也当然没有撩他的机会。

周末是时候,徐媛媛约她帮忙画一下重点,上学期她挂了一门课程,开学要补考。

两个人坐在奶茶店里,阮栖很认真的帮她划重点,让她抓紧点时间赶紧记忆,下周就要开学了。

徐媛媛很八卦:“你也知道快开学了,还不抓紧时间把人拿下。”

阮栖想起昨天的‘进展’,还是有点小得意的,跟徐媛媛炫耀了一下下,至少季时屹已经晓得给她拿啤酒而不是牛奶了,感叹道:“要是没有恐怖片作为结尾就好了?”

徐媛媛就看白痴一样看她:“你没亲上去啊?”

“啊?”

“那么好的机会,你都不趁机吃一下豆腐?”

阮栖:“??也不是那么好的机会吧,我……当时的气氛已经够诡异的。”

“哪里诡异,不是天赐良机,他故意把你绊倒,然后你投怀送抱,□□发展到这儿后面可以就是刺激的动作片了,就算是老套的偶像剧,那也至少有个吻吧。”

阮栖:“.……”

“你只有几天的的机会了,马上就开学,你以为向我跟东子一样,可以随时在学校各种地方碰面吗?”

阮栖:“……”

“白长了一张勾人的脸,脑子呢?”徐媛媛那个怒其不争啊。

阮栖还是有点不服气的,脸上明明白白写着‘来啊,互相伤害啊’:“看你的重点吧,我脑子再不争气,至少不会挂科。”

徐媛媛脸上就一副被雷劈过的模样,用力的把奶茶都吸扁了。

阮栖嘴巴上跟个小钢炮似的,其实心懊恼死了……

她只有三天时间了,三天后学校就要开学了,唯一的进展还只是季时屹不把她当小孩子。

等开学,要再找借口联系季时屹,就太困难了。

阮栖立刻有了紧迫感,刚好她刷到沈希尧的朋友圈。

沈希尧是个骚包,很喜欢发朋友圈,这会儿发的是在庄园里骑马的照片,又在炫耀他空运的那匹小红马。

别说穿着骑服,还挺帅的,也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两个英姿飒爽的美女,照片的边缘露出一只手,阮栖把照片放大再放大,隐约觉得是季时屹的手。

两个漂亮的女孩子,腿又长,脸还不是那种整容的,又漂亮有飒。

“这不是胡苒吗?”徐媛媛眼尖,瞄了一眼就看出来了。

“谁是胡苒?”

“最近有点火,去年出了一部古装网络剧,里面有个穿红衣骑马的镜头,绝了,今年有部综艺,也有她,我还挺喜欢她的,你居然有她朋友圈照片。”徐媛媛就挺惊奇的。

“不是她的朋友圈,一个朋友发的。”阮栖有点别扭的把朋友圈关了,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点小别扭。

“你暗恋的那个小哥哥啊。”

“不是……”阮栖小脸有点不好看。

徐媛媛觑了觑她脸色:“其实西西,要不然还是算了吧,没必要,蒋靖宇真的挺好的,你那个哥哥如果跟胡苒她们一个圈子的,是不是也不太靠谱呀。”

阮栖有些掩耳盗铃的:“都跟你说了不是。”

徐媛媛就没有说话了。

阮栖觉得有点心累。

也不知道为什么,就突然的一下子,她有点不想追季时屹了,追不追得上还两说,别自己把自己给先气死了。

就是那种她在这边吭哧吭哧喘着粗气往他那儿爬,他却悠闲自在的看风景的感觉,周围还有一大票漂亮的妹子包围着他。

谁知道沈希尧突然给她发信息:“把我放出来了?”

阮栖:“??”

“偷偷摸摸给老子朋友圈点赞,怎么的,暗恋老子?”

阮栖才发现自己手滑,不小心给刚才的图片点了个赞。

“要不要过来玩,你哥生日,有朋友正好在市区要过来,让他顺便载你?”

阮栖愣了一下,季时屹今天生日?

她压根儿不知道季时屹生日是哪天,不然还可以好好表现一下。

阮栖想了想,决定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

“那在哪儿啊?”